•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峽奇緣記:因為愛,和而不同

2016-08-11 14: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8月11日訊 遇見了一對新婚夫婦,是福氣。那天,我和臺灣朋友在臺北街頭一家咖啡館裏,原商定兩個鐘頭時間的談話內容,結果足足聊談了4個半鐘頭,直到下午六點多鐘,服務員提醒我們該是他們店打烊的時候了,就這樣還是依依不捨難捨難分。這是在臺灣經歷的第一次,也是我和荊門籍臺灣朋友第一次如此遇到的健談的臺灣新娘。我們很幸運,第一次如此“酣暢”地聆聽了他們因相悅相愛而走進婚姻,組成家庭的愛情故事。

  印象中,大陸的東北人都是高大粗獷、不拘小節,可大陸女婿尤成給我們的感覺卻是南方人的精幹加睿智,透著些許靦腆,宛如一位十足的紳士,不過,談吐中依舊是北方人的坦誠、直率,而臺灣新娘程苓小姐豪無疑問,可被定義為聰明伶俐、智慧與外貌並存的事業心很強的獨立女性。

  如此,靜靜地走進他們,這才發現,這對兩岸結合的夫婦攜手走來,一路有苦亦有甜……

  異國求學遇良緣

  2007年5月份,去英國唸書的東北男孩尤成認識了與他一起入學的臺灣同學、現在的太太程苓,雖然不同班,但因為兩岸之間同根同源的血脈紐帶讓他們倆迅速熟識。説起兩個人的相識經歷,程苓記憶猶新:

  “初見尤成覺得他挺紳士,那次同學聚會,散場後他堅持挨個的把女生送回宿舍,之後自己才回去。那刻,頓時覺得他不像西方國家的男孩,紳士要麼是父母調教的,要麼是社會制約而為的,他處處為他人著想的紳士風度則是發自內心的,比較坦誠,渾身透著是中華儒雅的傳統美德。後來我們聊天發現,其實大家成長背景都是一樣,什麼小虎隊、哆啦A夢等等,我們都是經歷過相同時代,甚至聊起父輩時也覺得生活並沒有太大差異,兩岸同胞都是一家人。”

  程苓説:“有一次因為學術問題,我和同學爭吵,尤成知道後主動來找我,安慰我,讓我別想太多,那時候就覺得先生不但紳士,還很有心胸,很有正義感,會為正義發聲。”細緻暖心的尤成,一下子打動程苓。在異國他鄉,兩個年輕人互相溫暖,學習的同時,擦出了愛情的小火花兒……

  與此同時,尤成早就被程苓獨特的氣質所吸引。他説:“其實程苓除了外表,性格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初識程苓時,覺得他比較獨立、有想法,而且也很善良、很有同情心,唸書時所選擇行業,都考慮到是否能夠幫助他人(程苓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看到很多人仍很貧窮,生活很艱苦,而那邊的旅遊資源卻很發達,所以他決定選擇服務業,並期望通過這個專業來幫助那些人)。”

  尤成繼續説,“太太看起來很溫柔,其實也很堅強,雖然年紀不大卻很有主見,不會人云亦云。特別是有想法這一點,給我印象最深。我們時常聊天,會發現雙方的見解、想法有很多相似點。用‘心靈伴侶’一詞來形容我們再合適不過了。在英國時,程苓比我提前早一個月畢業,送她走的時候我就想提出交往,但考慮到地域問題還是忍住了。真是緣份天註定,後來程苓告訴我,她要去廣東東莞工作,正巧那時我也打算去深圳,瞬間就表白了,她也順勢答應了。”

  就這樣,沒有刻意的浪漫舉動,就認可了彼此!

  漂洋過海愛相隨

  並不是所有的過程都是甜蜜的。在享受甜蜜的同時,兩個人也承受著巨大壓力。程苓2006年初到廣東東莞工作,在臺灣待了幾個月。而這期間,尤成也是輾轉奔波在深圳、上海、北京等三點一線。雖然已正式交往,可聚少離多。他們平時只能靠電話聯絡,偶爾去對方的城市來解相思之苦,遠距離的戀愛讓兩個人有些力不從心。

  有人説,愛情,就是彼此永不止息的思念,是永遠放不下的牽掛,是心甘情願的牽絆。

  “其實在2008年,當程苓選擇辭去東莞的工作回臺灣時,我覺得很不合適,因為距離更遠了。但知道程苓是個孝順的姑娘,她想多花些時間陪父母,所以挽留的話到了嘴邊還是沒有發出聲。我想還是讓程苓在一個更安心、更舒服的地方去生活吧。可是由於距離、工作忙碌等原因,讓我們覺得如果不在一起生活,這段感情就很難再繼續下去了。最終,程苓放棄臺北市的高薪工作,到北京找我。”

  説起程苓為了自己毅然決然的舉動,尤成滿臉的幸福溢於言表。

  “其實,我來大陸一方面是希望這段感情能夠持續,另一方面是對自己實踐經驗的考量,我覺得趁年輕要多奮鬥一些,如果想在服務行業、酒店行業發展的話,北京真是一個比較好的環境。而我的祖籍是河北,父母都比較開明,沒有不同意我和大陸男生交往。因為同文同種,講話也都能通,想法也能有契合點。他們覺得只要男方對我好,個性好,有可靠的肩膀,有責任感,就都OK了,哪人是無所謂的。因為有心要經營我們的愛情,所以前期我們都會做刻意的鋪墊,對於雙方家長來説,雖還沒有見過面,但是都有所了解。所以我來北京父母也很放心,覺得有先生在,我不會受委屈的。後來,我姐姐以‘小信差’的身份來大陸對尤成進行了一些‘考察’,尤成的懂禮識教、行為舉止、為人處世等也讓姐姐對他讚不絕口。”溫潤心田的回憶,加上程苓甜甜的笑,直暖人心。

  是的,真正相愛的人不會因為時間和距離分開的,婚姻的找尋不是外在的表像,而是由內發生的一種默契。

  程苓説:“一切水到渠成,2009年過年,第一次跟隨尤成回他東北老家。雖然鬧出了一些笑話,但是準公婆給我的感覺是溫馨的,他們很開明,很好溝通。那一年,尤成也跟隨我回了臺灣,跟我媽媽第一次見面,兩個就相談甚歡。而爸爸也以100分為基準,給尤成打了90分的高分,剩下10分需要慢慢觀察。父母都覺得他禮節週到、可靠會照顧我一輩子。兩人感情原本就很穩定,加上雙方父母給予的肯定和支援,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彼此的信念。”

  攜手同行創幸福

  一切看似瓜熟蒂落,可程苓卻因擔心父母無人照料而曾一度在結婚的門檻外徘徊。

  尤成是比較負責任的男人,時刻都為程苓著想。他覺得兩人畢竟是要一直走下去的,所以一定要給她一個身份、一個穩定的未來——結婚。

  2010年的冬至時節,尤成事先準備好戒指,來找程苓了。“當時我在屋內看書,隱約覺得他有些奇怪,總是欲言又止的模樣,後來他終於走到我身邊説,程苓,我們結婚吧。我卻並沒有立刻答應他,我説,你讓我想一想,不是覺得你不好,可是我沒有想通怎麼安頓好我父母之前是沒辦法答應你的。”回憶當初尤成求婚的情景,程苓現在有點小後悔:“那是一個很令人感動的畫面,而我的理智卻有點破壞氣氛的感覺。”

  程苓説,“但是尤成沒有放棄,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他想和我攜手共度余生。他主動和我討論父母的問題,他很為我父母著想,他説我父母如果到了需要照顧的年歲,就把他們接過來,實在不行我們就去臺灣,開間小超市或者雜貨店之類的門面,然後陪著父母他們。那時候他的這個想法真的讓我非常感動。他同時也把這個想法轉達給了我的公婆,公婆説沒關係,大不了四個老人家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顧,我們逢年過節的回去看望或是探親就可以一次探望四位老人了。雖然公婆的想法很可愛,但是真的讓我很感動,他們並沒有約束在傳統的教育觀念裏,讓我覺得沒有壓力,才更想跟先生走下去。我的父母也告訴我説,希望我走好自己的未來。然後我就覺得是時候可以結婚了。因為我知道哪怕將來遇到困難,尤成也會替我著想。他的細緻為我著想對我而言是最讓我安心的。那麼沒有問題,結婚。”

  2011年9月,在東北的延吉,尤成娶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這個女子。雖然兩人在形式上都沒有過多的要求,但是考慮週全的婆婆還是在諮詢了臺灣習俗的情況下為兩位新人操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婚禮。這讓程苓備感溫馨。

  同年,兩人在臺灣也接受了臺灣親人的祝福。

  婚姻需要大智慧

  工作、生活漸入正規,開始了實實在在的過日子。畢竟兩岸的文化、生活有所小差異,在異國“熏陶”過的小倆口也不例外:處女座的程苓屬於心細、愛整潔的姑娘,而尤成則是典型的東北男子漢大大咧咧的生活習慣。但是倆人會謀求一個共同點避免矛盾的發生。婚姻是兩個人,需要彼此用心去經營。所以一路走來,兩個人惺惺相惜,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溫馨如故。

  “我做了那麼多年的服務業,有一些人脈關係,經驗上的積累,所以現在準備著手自己開辦公司。尤成對我的想法、做法一直都是無條件支援的。其實我們不僅是婚姻關係,也是朋友,很好的夥伴關係。之前,我想往這方面發展的時候,心裏多少會有些顧慮,畢竟以前是領薪水過日子的,現在需要自己動腦筋。而尤成自始至終一直都持支援的態度。他常説,哪怕你試一把不成功的話,還有我呀。我覺得這句話特別安心,有著滿滿的安全感。”

  “其實尤成並不太善於言談,他不會在領導面前做有閃光點的人,可是一件事如果需要他做,他一定能做好。而且他很樂於助人,對朋友都願意兩肋插刀,很講義氣。哈哈。”

  “我和尤成算是求同存異,我們不會讓對方為了誰而改變,而是希望雙方都能保持自己的個性,在能夠溝通的情況下,找個比較好的解決方式。我覺得婚姻需要大智慧,兩個人相處需要兩個人互相理解、互相溝通,哪怕摩擦、有誤會,只要共同保持一個目標,事情便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程苓講起這些話的時候,滿滿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恨不得所有的褒義詞都用來形容尤成。女人總是這樣細膩,這就是愛情給予的能量,也只有深愛著對方,才能做得到。

  當被要求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們跨越海峽、牽手幸福的愛情時,尤成説:“我們在一起是因為雙方身上都有互相吸引的地方,不必為了對方而刻意改變自己,有些事情沒有必要強求,大家都保持最初互相喜歡的模樣就好。因為愛,和而不同。”(台灣網湖北省荊門市通訊員 吳志榮)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