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百名臺港澳學子在武漢同上歷史文化課

2016-07-19 13:4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7月19日訊 “‘篳路藍縷’這個詞,指的就是楚地人民艱苦奮鬥的精神品質;端午節的起源,也與楚地有關……”15日,臺灣、香港、澳門的近百名中小學生來到武漢,在華中師範大學附屬華僑城小學同上一堂歷史文化課。授課者為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少軍。

  同上一堂歷史文化課,是華僑城杯第32屆楚才作文競賽漢臺獲獎青少年夏令營活動之一。

  “端午節最開始是為紀念楚國的大夫屈原,”李少軍先從“篳路藍縷”“惟楚有才”“經世致用”“百步穿楊”幾個成語講起,為臺港澳的學子們介紹楚文化內涵——“惟楚有材”的“惟”,只是一個語氣詞,可見楚人並不是“口氣大”;“百步穿楊”體現了楚人尚武的特徵……

  “臺灣的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之外,還要立彩蛋。”聽完李少軍的課,臺灣苗栗建功小學六年級學生范雁貞説,自己一直很喜歡過端午節,沒想到這次來到了“起源地”。

  隨後的講座中,李少軍從武漢三鎮的組成開始,介紹了武漢的歷史與發展。當螢幕出現三鎮歷史地圖時,不少孩子拿出相機拍照。臺灣義民高中14歲學生陳灝恩説:“這是自己第一次來武漢,前幾天去了黃鶴樓,今天聽了講座,更體會到武漢深厚的文化底蘊。”

  當李少軍講到英國割佔香港、日本割佔臺灣的歷史史實時,臺灣頭份中學學生李衡宇説,自己要多讀書了解歷史。

  武漢市臺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夏令營活動,首次向臺港澳學子開講歷史文化課,是希望臺港澳的青少年可以更多地了解武漢,了解祖國歷史,從而形成正確的認識。

  “歷史是無法更改的,也是不容置疑的。”李少軍説,臺港澳學子同上一堂歷史文化課,有助於形成正確的歷史觀,避免被錯誤的觀點誤導。(台灣網湖北省武漢市通訊員 鄭汝可 肖丹)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