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湖北作家裴高才做客“社科講壇” 臺胞吟詩唱和

2016-07-04 13: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7月4日武漢訊 7月2日上午,武漢圖書館二樓演播廳熱氣騰騰,掌聲雷鳴,與室外的大雨滂沱聲交相輝映,湖北作家裴高才在“社科講壇”主講《共和先驅范熙壬-從公車上書到營救李大釗》。他一邊向聽眾展示其“先憂後樂,光前裕後”的手書條幅,一邊吟誦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開場,接著通過PPT演示正史、方志、宗譜與手稿等原始史料,圖文並茂地介紹中共早期秘密黨員范熙壬,歷經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立法護法的悲壯人生。

  范熙壬是范仲淹的三十二世孫,從湖北黃陂走出的民國與新中國的共和先驅。此次講座,裴高才通過介紹范熙壬先祖范石潭資助王陽明平叛、其父范軾在范仲淹任知府的饒州(今鄱陽)任稅務總辦(相當於今稅務局長)的家世,講述及其“父子同科”“翁婿同科”“公車上書”、留日創辦《新譯界》、親歷清末民初立憲、反對袁世凱的“善後大借款”、同曹錕賄選唱對臺戲,以及助推孫中山北上、營救李大釗等震驚中外的義舉,解讀范熙壬這位辛亥志士、憲政先驅、共和健將,由一位立憲派轉變為一名共産主義戰士的卓異歷程。如今,范熙壬的事跡收入《首義大都督黎元洪》《為民喉舌》《辛亥首義百人傳》《黃陂春秋》等多部專著。其中,“黎傳”“百人傳”以及范熙壬詩文集擬列入湖北的“四庫全書”——《荊楚文庫》候選書目。

  作為武漢市紀念中共建黨95週年的系列活動之一,裴高才在講座中,以范氏祖孫三代的詩文為切入點,重點介紹了范熙壬與李大釗的師生真情。即通過展示九十年前北京《世界日報》、《北京益世報》載《官方續布黨案文件目錄》,介紹范熙壬自從在北洋法政學堂認識弟子李大釗之後,如師如友,又由李大釗介紹范熙壬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一名中共秘密黨員的過程。那是在范熙壬為憲政撞得頭破血流後,李大釗向老師介紹了十月革命,范氏頓覺只有以蘇俄為師,才能拯救中國于水火。於是,他以一首《十一月望夜玩月》寄託自己的情思。詩云:“月月清輝滿,今宵照獨長。林枝搖瘦影,星斗斂寒芒。海蜃銀為闕,河魴冰作梁。誰將不龜手,洗甲靖池潢。”接著,他又以出污泥而不染的氣概,續作《賞月再賦》,表達了他在亂世中披肝瀝膽,迎接俄國十月革命之“冬輝”在中國放“光明”的決心。他滿懷激情地寫道:“世人共賞中秋月,吾愛仲冬輝更清。一色水天無塵滓,四時城廓獨光明。西鄰思婦揮珠淚,南國徵夫動綺情。兵氣蔓延銷未得,試披肝膽伏流星。”

  1927年4月6日李大釗被捕後,范熙壬四處奔走營救,在《致楊鄰葛督軍書》中,情理交融地勸奉系軍閥“消弭內爭,協力對外”,不要“同胞相殘”。張學良、楊宇霆看後,一度傾向釋放李大釗。正在此時,軍警從李大釗住處搜出了范熙壬加入中共的檔案。後來,《北京益世報》1927年4月24日以《官方續布黨案文件目錄》為題透露:“介紹范熙壬加入CP函一件……”及“范熙壬加入共産黨”等消息。所幸范熙壬的老友、駐日公使汪榮寶得知黨案文件被搜真相後,即時安排范熙壬走避,其營救行動才未果。

  當范熙壬之子、臺灣詩人范延中,得知裴高才正在撰述《范熙壬》,便趁裴赴臺舉行《無陂不成鎮》三部曲首發與研討會之機,親手將家藏史料交給裴高才。其中《致楊鄰葛督軍書》手札底稿,撩開了范熙壬與李大釗亦師亦友的神秘面紗。

  最近,范延中獲悉裴高才在“社科講壇”開講《范熙壬》,特讓外甥張昌萬、族侄範式賢、范建英叔侄,將《范延中詩集》(二卷)與《范氏宗譜》(四卷)捐贈給武漢圖書館,並寄來他與姐姐范亞維教授合寫的賀詩《題先父<致楊鄰葛督軍書>兼紀李大釗先生從容就義事》:

  前有譚瀏陽,後有李守常,殺身禍不避,成仁首一昂!

  李氏尤卓越,創黨拯危亡,凝聚天下士,厲行變革方。

  當其入獄時,吾父奔走忙,夜半急救函,懇切説張楊。

  所期固未成,留此翰墨光,恭讀大義篇,餘音仍繞梁。

  而今開盛世,國運趨富強,勿忘創始者,穆然紀國殤。

 

  末了,裴高才以飽滿的激情,在吟誦〈楚天遙祭范熙壬〉的銘文聲中結束了此次演講。詩云:

  黃陂耆宿,愛國高旌;童年對句,壯志淩雲;

  兩湖書院,三楚鯤鵬;父子同科,名斐神京;

  公車上書,變法新星;學堂競試,一鳴驚人;

  留學東瀛,譯界創新;運籌立憲,法律準繩;

  民國奠基,南下滬寧;投身共和,迎接黎明;

  國會初開,鼎力全程;仗義執言,熱血為民;

  質詢借款,強勢敢爭;揮毫憲法,功敗垂成;

  彈劾總長,曆險鑄魂;抵押私宅,共討曹錕;

  率領議員,津門迎孫;中山仙逝,文祭偉人;

  營救守常,奮不顧身;北國淪陷,南下江城;

  受聘重大,遽爾星沉;閃光遺墨,傳世彌珍;

  惟書傳記,奉獻虔誠;風姿銅像,葉落歸根;

  中外同祭,青史留名……(范建英/文 張傳東/圖)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