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舊港裏青少年湖北(荊門)行活動圓滿結束

2013-07-29 13: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依依惜別的深情,結對朋友互相贈送禮物。(王啟宏 攝)

  荊門學生桂裕祺(右)將書法作品“見賢思齊”贈送臺灣學生高瑭淯(左)。(王啟宏 攝)

  台灣網7月29日荊門消息 7月23日至28日,來自臺灣高雄市彌陀區舊港裏的參訪團一行23人,在里長吳風慶的帶領下,開展了“荊楚風 兩岸情——臺灣舊港裏青少年湖北(荊門)行”活動。

  吳風慶説,此次率團來訪是第二次到湖北。去年11月24日,吳風慶隨臺灣現代農業參訪團到荊門考察,與鐘祥市石牌鎮彭墩村簽署了兄弟村裏協議,兩地農民兄弟開始了樸實的牽手。

  6月1日,“荊楚風 兩岸情——2013湖北寶島文化交流之旅”活動期間,省委書記李鴻忠、荊門市委書記萬勇率彭墩村村民赴臺回訪鄉親,看望同胞兄弟,在走訪舊港裏鄉親高林快返時,李鴻忠書記與高林快返的侄孫張語庭共吟李白的《靜夜思》,並邀請張語庭及舊港裏青少年到湖北做客、到彭墩村認親。

  月光與我們同行

  一段因“月亮”而起的機緣,在皎潔的月光中,參訪團開始了荊楚之行。

  23日,正值農曆六月十六,參訪團披月飛抵武漢。走出天河機場,一輪皓月當空,透過旅遊大巴寬敞明亮的玻璃,燦若星河的城市燈火印入眼簾,陪護家長高啟仁有感而發:“以前我經常到深圳,這是第一次來湖北,我覺得這裡的城市夜色和特區一樣璀璨,是個非常現代的大都市啊!”

  車外,如銀的月光靜靜流淌。車內,正在輕柔地播放著許美靜演唱的《城裏的月光》:看透了人間聚散,能不能多點快樂片段……觸景生情,里長吳風慶幽默地説:“這歌唱得有點傷感,雖然寶島現在不能與大陸團聚,但我們已經開始了快樂之行啊!”

  車過漢口火車站,看到與車站比鄰而居的“臺灣風情廣場”,六個熠熠閃光的霓虹大字,讓大家有點興奮:想不到遠隔千山萬水,在這裡競能看到家的影子,家鄉的親切就在眼前。一陣嘰嘰喳喳的議論,旅行開始變得溫馨。

  當荊門市臺辦主任楊靜平問及旅途感受時,隨團醫護陳秀梅女士爽朗回答:“有點‘穿越’的味道!今天下午六點多的時候,夕陽西下我們從高雄登機出發,想不到2個多小時就抵達武漢,太快了,真方便!”

  是啊!2008年鄂臺直航前,輾轉香港到達臺灣要20多個小時,現在只要2個多小時。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過去的“咫尺天涯”,現在“天涯咫尺”了。

  快到住宿的酒店了,熟悉的旋律又在耳畔響起:世間萬千的變幻,愛把有情的人分兩端……這回,真覺得有些許傷感。

  詩歌與我們同行

  接風宴上,一道頗具荊楚特色的菜肴——清蒸武昌魚,激起了大家的食欲。“好吃!”隨團的直排輪滑教練王鵬傑嘗了一口“肉質很嫩,口感很好,非常鮮!”當聽説這是著名的湖北特産武昌魚時,又聽筆者吟誦了毛澤東的“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王鵬傑才發現盤中的武昌魚,早被調皮的孩子們瓜分的精光,他開心地笑了。

  行程第一站,遊覽“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登樓望遠,興致所致,大家齊聲吟誦“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唐代詩人崔顥的這首千古絕唱,被臺灣青少年搖頭晃腦現場演繹,帶著濃重閩南口音的普通話,引得一旁的遊人紛紛駐足。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