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舊港裏青少年參訪團一行到湖北參訪

2013-07-29 13: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面對厚重的歷史,先用手機、相機拍下,再來細細品味吧!(王啟宏 攝)

  台灣網7月29日武漢消息 日前,臺灣高雄市彌陀區舊港裏青少年學生參訪團一行23人披著皎潔的月光飛抵武漢。走出天河機場,皓月當空,透過旅遊大巴寬敞明亮的玻璃,燦若星河的城市燈火印入眼簾,參訪團陪護家長高啟仁有感而發:“以前我經常到深圳,這是第一次來湖北,我覺得這裡的城市夜色和特區一樣璀璨,是個非常現代的大都市啊!”

  在噴薄欲出的朝陽裏,“荊楚風 兩岸情——臺灣舊港裏青少年湖北(荊門)行”正式拉開序幕,參訪團一行在流金淌銀的盛夏驕陽裏開始了武漢之行。除了帶隊團長吳風慶是第二次來湖北,其餘團員都是第一次踏上荊楚大地,而且絕大多數還是第一次來大陸,從這些青少年搜尋的眼神、驚詫的表情、嘖嘖的感嘆中,看到了他們對腳下這座城市的新鮮、好奇和驚嘆。

  車過漢口火車站,看到與車站比鄰而居的“臺灣風情廣場”,六個熠熠閃光的霓虹大字,讓大家有點興奮:想不到遠隔千山萬水,在這裡競能看到家的影子,家鄉的親切就在眼前。一陣嘰嘰喳喳的議論,旅行開始變得溫馨。

  看著乘座的大巴在立交橋上穿行,就讀于彌陀中學一年級的張語庭發出由衷的讚嘆:“武漢的橋真多啊!真高啊!重疊在一起最高的有四層呢!”隨車導遊見臺灣小客人對武漢的立交橋興致盎然,便向大家詳細介紹,依江而居的武漢不僅有“江城”之譽,更有“橋城”美名:長江上有大橋11座,漢江上有大橋8座,過江地鐵1座,過江隧道2條,再加上城市立交,武漢的橋總長里程有1200多公里,比武漢到臺北的直線距離還要長200多公里。“橋城”真實寫照了武漢“長虹臥驚濤,車流隱碧波”,其數量之多、里程之長令所有的臺灣客人驚詫。

  聽了這些介紹,張語庭扶了扶眼鏡説:“我現在終於知道‘大武漢’的來歷了,橋都有這麼多這麼長,武漢不大才怪呢!”車裏爆出一陣大笑。

  在接下來的參觀中,雄偉壯觀的黃鶴樓、凝重滄桑的辛亥革命博物館不僅帶來了視覺衝擊,更讓這些臺灣青少年明白了武漢“首義之都”、“黃鶴之鄉”的別稱與由來:武漢作為辛亥革命的爆發地,因取得首次革命起義成功而得名“首義之都”;在武昌蛇山峰嶺上,巍峨屹立著“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黃鶴之鄉”便當之無愧。一番走、聽、看,臺灣學生初識了武漢悠久的文化淵源,更增添了再探歷史文化名城的興致。(台灣網荊門市通訊員 王啟宏)

  辛亥革命博物館,年僅9歲、就讀于彌陀國小三年級的李聿茨認真地用相機記錄歷史。(王啟宏攝)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