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湖北臺商:天時地利人和,商機在武漢

2012-05-23 15:44:00
來源:海峽之聲網
字號

  近年來,湖北省和臺灣的交流合作不斷拓展,臺灣已成為湖北省外商投資的第二大來源地,21日,“中部崛起看湖北——兩岸媒體荊楚行”聯合採訪團走進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實地探訪在當地投資興業的臺企臺商,了解他們在湖北的工作和生活情況。

  臺灣重電機業的龍頭企業———華城電機(武漢)有限公司是第一家收購國企的臺資企業,在2002年收購了長江變壓器廠。作為這家公司董事長的孫士明來武漢打拼前後已經有10年時間了。説起這幾年的發展,孫士明的話裏充滿了滿意與對未來的信心。他説,當年選擇在武漢落腳,有三個主要因素:顧客導向、市場導向和區位優勢。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説,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

  2004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共中央把“中部崛起”作為重大戰略決策來推行,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基礎設施建設快步跟上。孫士明説:“政府做了很多基礎建設。公司大門前方建設了輕軌,以前坐公交車到市內要1個半小時,2007年輕軌通了以後,不管是人力的招聘,還有到武漢市開會,都節省一半的時間。用水用電2005年之前就改善了,生産事業需要水、電、工,目前我們都覺得非常滿意,這也是政府在中部崛起的時候做的一個配套,才能讓企業過來,吸引投資者。”

  地利

  兩江交匯,九省通衢,交通非常便利。以武漢為中心,1000公里範圍內,幾乎涵蓋了大陸所有重要城市。武廣高鐵已經開通,下一步武漢還將開通往北京、上海的高鐵,此外,國內第四大國際空港也正在建設當中,對周邊的輻射能力在國內首屈一指。孫士明説:“武漢,出口可以經武漢港,走江運到上海轉國際貨櫃出口;國內,北到北京,東到江蘇,到四川、廣東,都在1200—1500公里。我們的産品不是小東西,運輸成本在總成本中佔一定比例,所以我們選擇這個區位,四面八方到哪都不會特別遠,不會增加太大成本。”

  人和

  武漢是國家重要的科教基地,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第三位,有普通高等院校55所,在校本專科學生、研究生、成人高校生突破100萬人,居全國第一,孫士明表示,這個優勢對他們來説也是非常重要。他説:“武漢有很龐大的理工科高校,有國家級技術學校,招聘人才相對有優勢,我們跟政府、學校做人力資源合作,所以我們選擇武漢。從外銷佔比90%到現在外銷佔比45%,營收增長了將近20倍,外銷的量基本沒有變化,國內的量增長了很多。”

  目前,電機業的競爭比較激烈。但是,孫士明和他的華城電機已經做好了準備。他説:“我們現在朝綠色能源方向在走。臺商在這邊要知道政府“十二五”期間推動的政策是什麼,跟著政策走,做節能減排、綠色能源産業,這樣才不會被邊緣化。”(記者張蘋)

[責任編輯: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