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嵩山少林風景區

2021-01-22 09:45:00
來源:河南省旅遊局
字號

  天下功夫出少林。提起少林寺,婦孺皆知。嵩山少林寺位於河南省登封“中嶽”嵩山西麓,面對少室山,背依五乳峰。據史書記載: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西元495年),印度僧人跋陀從古印度跋涉來到中國,得到虔信佛教的孝文帝的崇拜。因跋陀喜歡隱居幽靜之處,孝文帝就讓人在少室山下密林深處為他建了一座寺院,因其坐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西元527年),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三年到達少林,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界統稱為“禪宗祖庭“。特別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駕李世民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2006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我國目前最高級別的5A級旅遊景區。

  嵩山少林寺歷史跋陀在寺內收弟子百人,並翻譯了隨身帶來的經典。跋陀圓寂後因無傳燈接宗的規矩,其弟子也分散各地傳道。數十年後,少林寺成為大乘教的基地。南朝末年,菩提達摩經過三年海上飄泊來到中國宣傳大乘佛教。他先在廣州光孝寺講道傳教,後被梁武帝接到南京相見。梁武帝以為自己建寺、寫經、度僧造像甚多,積有不少功德,而達摩卻説“無功德”,所作皆是“有為之事”,不是實在的功德。二人話不投機,達摩便以五葉芒葦作舟渡江,來到嵩山少林寺,創立了禪宗。他所傳的禪宗不重玄理,而主張坐禪“壁觀”,以面壁沉思,屏息眾念來領悟禪理,這種簡便易行的修養方法自然易於推廣,使得後來禪宗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派別,達摩則被中國禪門定為初祖。唐代宗賜謚“圓覺禪師”。由於達摩所傳的大乘教對當時流行于中國廣大地區的舊禪法是一種革新,因此鬥爭激烈。達摩去世後,他的弟子們形成了以慧能為首的南宗和以神秀為首的北宗。南北宗在教義上無多大區別,但在修行上北宗倡導“漸悟”,而南宗倡導“頓悟”,主張“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經過十幾年的爭執,至唐德宗時,南宗終於取代了北宗的勢力。此後少林寺一直成為南宗一派的傳法道場。後南宗內部又分為曹洞、臨濟、雲門、法眼和溈仰五宗,其中以曹、臨二宗影響最大。元初後,少林寺明確以曹洞宗為正宗,一直延續至今。

  少林寺曾一次被廢,二次被焚。被廢發生在北周武帝時,當時國內信佛人數佔居民一半,生産受到影響,損害了皇室利益。於是建德三年(574)周武帝下令禁佛、道二教。少林寺被廢棄,僧眾紛紛遣散回鄉。七世紀初,少林和尚們因在李世民征戰中助戰有功,受到唐王大力支援,又重建少林寺。至宋時,寺已聚僧二千多人,樓臺殿閣五千余間,佔地36公頃,藏經近萬卷,號稱“天下第一名剎”。清雍正年間(1723—1735)皇帝怕武僧造反,放火圍攻寺院,將少林寺置於火海中。乾隆以後又加以重修。1928年,軍閥石友三縱火又將名剎付之一炬,這次大火損失嚴重,火勢延續五個晝夜,七進院落只剩下二、三間,無數經典、法器等貴重文物化為焦土。解放後又多次整修,逐漸恢復往昔模樣。

  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神秘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實用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這裡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少林武術也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武術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區介紹 

  現在的嵩山少林景區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達摩洞、十方禪院、武術館以及三皇寨等主要旅遊景點。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總面積三萬多平方米,為七進建築。包括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方丈室、立雪亭、西方聖人殿。

  山門 面闊三間,雕脊彩瓦,吻獸生動,係清雍正十三年(1735)所建。門首正中懸黑底金字“少林寺”匾額,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御書,中上方刻有“康熙御書之寶”御璽。康熙皇帝當時寫了兩方匾額,一方是“寶樹芳蓮”,原高懸于大雄寶殿,清末毀於兵火。一方是“少林寺”,原懸挂于天王殿門外,後移于山門之上。山門殿內有彌勒佛坐像和韋馱護法神像各一尊。山門後甬道兩旁立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銘三十余座,為少林寺有名的“碑林”。其中有王知敬寫的大唐天臺禦制詩書碑,元代日僧邵元撰文的息庵禪師碑,明代的釋迦雙跡靈相圖,扶桑園沙門德始書寫的淳拙和尚碑以及書法家米芾“第一山”刻石,明代董其昌書寫的天言道公碑,清乾隆的御書碑,吳道子的觀音畫像碑等。其中以北宋蘇軾的《觀音讚碑》和元代趙孟頫的《裕公碑》為最佳。

  天王殿 此處原為少林寺山門,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少林寺大修時,在此殿前另建一山門,彌勒菩薩和韋陀菩薩移至山門,原門改稱天王殿,殿前重塑了兩座高大的佛教金剛護法神像,殿後重塑了四大天王像。1928年,該殿與四進的藏經閣和三進的大雄寶殿均被毀,現為近年重修。殿內塑有哼哈二將和四大天王像。

  大雄寶殿 少林寺大雄寶殿于1986年重建,殿內供奉三世佛像,正中為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脅侍為文殊、普賢兩菩薩,他們合稱“華嚴三聖”;左側為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又稱“大醫王師”,其脅侍為日光、月光兩菩薩;右側為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脅侍為觀音、大勢至兩菩薩,他們合稱“西方三聖”。殿內柱基均為雕刻高1米多的石獅。

  藏經閣  少林寺蔵經閣又名法堂,位於大雄寶殿之後的中軸線上,為高僧講經説法和貯存佛經典籍之所。現存《中華大藏經》《龍藏》《大正藏》《高麗藏》及其他典籍計數萬冊。殿內原供達摩面壁石、法器及包括明代大藏經在內的5000余卷佛經圖籍等。殿內現存有歷史上保存下來的清康熙三年(1664年)的部分木刻版藏經。該殿內神龕上現供1997年緬甸居士所贈送的重16.5噸、長7米的巨型白玉臥佛一尊。東配殿為緊那羅王殿和東客堂,西配殿是六祖堂和西客堂。

  方丈院 少林寺方丈院為第五進院落,這是兵火後山門內倖存的第一所建築。中為方丈室,是歷代住持和尚居住的地方。乾隆十五年(1750)高宗弘歷曾留宿於此,因此一度易名“龍庭”。站在方丈室門口南望少室山主峰,山坡上橫臥一塊巨石,約10平方米,每當夏季雨過天晴,陽光直射石上放射出奇異光彩,遙望如白雪一片,晶瑩奪目,故稱“少室晴雪”,為中嶽八景之一。

  立雪亭  立雪亭原名“初祖殿”,又稱達摩亭。立雪亭原是初祖殿東西兩側的亭子,兩亭子被毀後,移名于初祖殿。現在的亭子面闊三間(11.37米),進深三間(7.39米),通高8.829米,平而近方形,是寺內唯一的一座單檐廡殿式建築。殿內東南隅有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鑄造的鐵鐘一口。此殿于1983年進行了維修。外壁原有碑刻,現已移于碑廊等處。相傳此處為禪宗二祖慧可立雪斷臂處。慧可,少為儒生,博覽群書,通達老莊易學,後出家,精研三藏內典。在40歲左右遇達摩于嵩山洛陽一帶遊化,即拜他為師。達摩閉門面壁,置之不理,慧可便在門外等候,時數九寒天,大雪過膝,慧可站立雪中不動,第二天達摩仍不許入室,於是慧可砍下左臂獻于達摩前,表示求道至誠,達摩才把木棉袈裟和缽盂傳他,作為傳法的憑證。“衣缽傳真”的典故便出於此。亭內佛龕中供奉達摩銅像。亭正中懸挂乾隆御書“雪印心珠”橫匾。亭外東墻鑲嵌金代模刊的蘇軾觀音像和觀音讚、金代刻製的二祖慧可畫像、明代左思明的“煉魔臺”三字刻石等。千佛殿少林寺千佛殿又名毗盧閣、毗盧殿、千佛閣,坐落在立雪亭後寬闊壯觀的大月臺上,是少林寺最後一座殿宇,也是寺中最大的殿閣建築。該殿創建於明萬曆十六年(西元1588年),經過明、清多次維修,特別是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大修之後,該殿建築面貌已經改觀。殿正面檐下懸一大型風字匾,題“西方聖人”四字。佛龕中供明代鑄造的毗盧佛銅像。殿東、西、北墻上有大型彩色壁畫——五百羅漢。高7米,面積330多平方米,其規模之大為全國同類壁畫中所罕見。五百羅漢形貌奇特,分為35組,各表達一個故事,據説色彩數年一更。整個三層畫面採用重彩平涂法,朱黑和諧,勾勒粗勁有力。線條簡煉,筆法流暢。東壁是明代雕刻的阿彌陀佛玉石像。殿內地面上有48個排列成深20釐米的陷坑,據説是少林武僧練拳習武的腳坑遺址。

  地藏殿 白衣殿 少林寺千佛殿的西廂為地藏殿,東廂為白衣殿。白衣殿內供奉白衣觀音銅像一尊。殿內三面墻上繪有彩色壁畫,均係晚清所制。北面和南面繪的是眾僧徒手和持械練拳習武的動作,所以千佛殿亦稱拳譜殿或錘譜殿,北面山墻上繪湛舉和尚在殿前指導僧徒拳賽的情景。後壁北端二間繪“十三和尚救駕唐王”與“活捉鄭將王仁則”的傳統故事。神罩兩側繪製的是降龍伏虎圖,東北和東南壁角是文殊騎青獅和普賢騎白象等。

  初祖庵 出寺向西北行一公里,便是初祖庵。這座寺院主要是為了紀念禪宗初祖達摩上山修行而建。庵內有山門、大殿、千佛洞,現存主要建築為一殿、兩亭和千佛閣等。大殿建於北宋宣和七年(1125),木構梁架,鬥栱都是典型的宋代風格,是河南現存木構建築中之傑作。殿內梁柱用16欞石柱和彎曲圓木疊成,柱上雕刻的武士、遊龍、舞鳳、飛天、鳳戲牡丹、群鶴鬧蓮等圖,工藝精細,神態生動,體現了宋代中葉繪畫和雕刻技藝的水準。大殿東南有古柏一株,相傳為禪宗六祖慧能所植,俗稱馬柏。殿後兩亭有宋代書法家的碑石四十余品。初祖庵不遠的五乳峰中有一“達摩洞”。洞前立有一片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雕刻的雙柱單孔石坊,洞內有“面壁石”一塊,據説是由於達摩在此靜坐面壁九年其影入石所致。佛徒們視此為至寶,可惜已毀於兵火。

  二祖庵 二祖庵位於缽盂峰上,庵內有大殿、碑碣數道,庵外有古柏及唐、元、明代磚塔三座,庵南有一塊巨石叫“石削石芙蓉”,傳為慧可斷臂養傷處,名“養臂臺”。庵前有四眼泉水,雖相隔咫尺,但水味各異。據説慧可在此養傷時吃水困難,達摩知道後便用錫杖點幾下,所點之處便涌出泉水,故稱“卓錫泉”。南面還有覓心臺,為慧可行經處。

  塔林 寺西300米處,有一片宏大的古塔群,這是安葬歷代高僧、住持、大和尚的墳墓,佔地約1.4萬平方米,共有唐、宋、金、元、明、清歷代250多座磚塔和石塔,為我國最大的塔墓群。塔從一級到七級,為四、六、八角,也有柱體或錐體,空心實心均有,大都雕刻塔銘題記。塔林是我國研究磚石建築的重要實物資料。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