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海峽兩岸紀念陳星聚誕辰200週年研討會”開幕

2017-07-19 15: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海峽兩岸紀念陳星聚誕辰200週年研討會”開幕

“海峽兩岸紀念陳星聚誕辰200週年研討會”開幕。(圖片來源:漯河市臺辦)

  台灣網7月19日漯河訊 7月16日,由河南省社科院、漯河市臺辦、政協臨潁縣委員會主辦,臨潁縣臺辦、臨潁縣旅遊産業發展中心、臨潁縣陳星聚紀念館管理辦公室承辦的“海峽兩岸紀念陳星聚誕辰200週年研討會”在臨潁縣文化活動中心開幕。兩岸專家學者和陳星聚後人及家鄉代表150多人參加了研討會。

  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史濟春、省政協原副主席陳義初、國臺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趙奕山、省臺辦主任薛雲偉、省政協港澳臺僑委副主任趙國新、省社科院黨委書記魏一明、漯河市政協主席呂岩、市政府副市長栗社臣、省社科院原紀委書記楊海中、漯河市臺辦主任劉鐵等出席了研討會。臨潁縣委書記陳紅陽主持會議。

  史濟春指出,兩岸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是思想溝通。通過交流,以心相交、尊重差異、增進了解,從而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優秀的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的精神財富,也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只要我們堅持和加強文化交流,發揮各自優勢,就能共同繼承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建設共同精神家園,就能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實現“攜手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目標。

  史濟春要求,要通過這次紀念陳星聚誕辰200週年的研討活動,進一步拓寬我們的研究視野,對那些在歷史上為臺灣作出貢獻的人物,加大研究的力度。要認真收集整理有關資料、文獻,特別是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留下來的有價值的理念以及為人處世的道德風範,要予以全面的總結,在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下加以宣傳,使更多的後人看到先人的感人事跡,看到先人對臺灣的貢獻,用先人留下來的這些可貴的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史濟春表示,文化交流是連續海峽兩岸的重要紐帶,通過對河南涉臺人物的研究,彰顯中原文化的厚重與燦爛,在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深入研究中作出河南貢獻,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衷心期望有更多的臺灣朋友,加入豫臺曆史文化研究與交流的行列中來,通過雙方不斷推出新的研究成果,促進海峽兩岸的人員往來與文化交流,為兩岸的和平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魏一明在致辭中説,漯河市一向重視對臺文化交流工作,充分利用特有的文化資源,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項目,尤其是在宣傳培育臺北知府陳星聚這一特色品牌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此次研討會的召開,通過對陳星聚生平事跡、治臺思想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必將對臺海關係的和平發展,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薛雲偉表示,陳星聚是臺北城的開拓者、建設者、保衛者,更是那片土地上人民的造福者。這次研討會非常有意義,為促進豫臺兩地民心的溝通、文化的交流搭建了橋梁。要多舉辦類似的活動,共同促進海峽兩岸的融合發展,共同造福兩岸人民。

  呂岩在致辭中説,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要以此次活動為新契機,進一步把陳星聚這一寶貴資源保護好、宣傳好、利用好,使陳星聚的光輝歷史功績不斷得以傳承,使其愛國主義精神不斷發揚光大,希望通過本次研討會的舉辦,進一步搭起漯河與臺灣交流合作的橋梁,歡迎更多的臺灣朋友來漯觀光考察,共謀事業,共同發展。

  開幕式結束後,與會領導與兩岸專家共同合影留念。(台灣網、漯河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