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6年河南省涉臺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2017-02-09 16: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2月9日鄭州訊 2016年,河南省對臺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密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充分發掘對臺工作優勢資源,積極融入河南省“五大國家戰略”,依託重大涉臺活動做好對臺經貿合作,注重深耕基層深化對臺交流交往,堅持主動發聲加強宣傳調研,進一步指導做好臺胞聯誼工作,突出特色,服務大局,各項工作成效明顯。

  2016年,全省對臺經濟工作圍繞“發揮優勢、整合資源、深化合作、服務全局”的工作思路,以經貿活動為平臺,以項目帶動為重點,以産業合作為突破口,不斷推動豫臺經貿合作向寬領域、深層次發展。截至2016年底,全省累計批准臺資企業2028家,合同利用臺資286.79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171.17億美元。

  2016年,全省對臺交流工作注重深耕基層、突出重點、發揮優勢、彰顯特色,豫臺兩地人員交流交往頻繁,遍及各個領域。全省共批准應邀赴臺團組312個,1972人次;接待來豫重要團組50個,1000多人次。

  2016年,全省對臺宣傳工作創新形式、整合資源,積極推進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切實發揮兩岸媒體力量,在島內較好地宣傳了河南,吸引更多的臺灣同胞來豫尋根謁祖、觀光旅遊。有效推進兩岸媒體交流互動、深層合作。深入持續地開展涉臺教育“四進”(進機關、進工廠、進學校、進社區)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對臺工作氛圍。

  為了進一步宣傳河南省對臺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激發社會各界對對臺工作關心、支援和參與熱情,河南省臺辦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2016年河南省涉臺十大新聞評選活動。根據評選投票結果,綜合各方面意見,現將“2016年河南省涉臺十大新聞”評選結果公佈如下:

  1、1949年運臺文物首次回大陸在河南博物院展出

  2016年1月19日,“會古通今——兩岸唐三彩暨低溫釉陶學術研討會及兩岸唐三彩交流展”在河南博物院隆重舉行。這次交流,臺北歷史博物館提供了10件文物參展,其中5件是于1949年運臺的原河南博物院的舊藏。分隔60多年的兩岸唐三彩首次合璧,在河南博物院實現“兄弟共聚”。這次展覽可謂“破冰之旅”、“開創之展”,開創了收藏于臺灣博物館的中國古代歷史文物首次來大陸公開展示的歷史先河,標誌著兩岸文物交流展示邁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併為兩岸文物界的進一步良性互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河南博物院與臺北歷史博物館簽署合作交流協議,兩博物館的交流合作走在了兩岸文物交流的前列,更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典範。

  另悉,12月30日,由河南博物院、臺北歷史博物館和蘇州絲綢博物館主辦的“衣錦榮歸—清代織錦珍品特展”在河南博物院展出。

  2、2016全國臺協會長座談會在鄭州舉辦,200余位重要臺商匯聚中原

  2016年12月2日,2016年全國臺協會長座談會在鄭州舉辦,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河南省省長陳潤兒出席會議並講話,大陸140多個臺資企業協會會長和全國臺企聯主要負責人共230余人參加了座談會。這是時隔3年召開的全國性大型涉臺會議,會議以“維護大局、創新發展”為主題,通過開展座談、討論、考察等活動,進一步指導大陸臺資企業在新形勢下找準發展方向,積極轉型升級、自主創新,為企業搶抓大陸市場發展先機,尋求更大的合作發展空間,推動兩岸經濟共同發展集思廣益並積極建言獻策。

  3、藍營8縣市之一金門縣首次到河南推介旅遊

  2016年12月6日,由臺灣省金門縣政府、金門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金門縣觀光協會、金門縣觀光特産協會等共同組成的金門廈門旅遊推介團在鄭州舉辦了金門廈門觀光旅遊專場推介會。河南省旅遊局、鄭州市臺辦、鄭州市旅遊局有關領導及近150家旅行社代表參加了推介會。推介會現場,金門縣詳細介紹了金門保存良好的閩南文化、僑鄉文化、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風光以及金門的旅遊亮點:戰地文化、閩式建築、生態資源、免稅商品等觀光特産,推介了目前兩岸便捷的旅遊路線與赴金相關政策,讓更多的河南人認識金門、了解金門,進而愛上金門,增加金門觀光客源。通過專場推介會,進一步拉近了兩地人民的距離,加深兩地民眾的相互了解,兩地旅行社加強合作交流,互送客源,共謀發展,共同打造出受兩地民眾歡迎的旅遊産品。

  4、第四屆海峽兩岸教育論壇在河南舉辦

  2016年9月24日,由國臺辦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福建師範大學主辦,鄭州市鄭東新區管委會、中國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承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教育論壇”在鄭東新區城市規劃展覽館舉行。來自海峽兩岸60多所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中小學校長及師生代表等近150人參加論壇。此次論壇以“學校發展與教育創新”為主題,會期2天,分設9個分論壇。與會專家圍繞兩岸教育交流合作及改革發展等主題,就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實踐、課程教材比較研究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海峽兩岸教育論壇,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在2012年發起,鄭州首次以東道主身份承辦論壇。

  5、海峽兩岸漢字之根研討會在安陽舉辦,追溯文字起源

  2016年7月7日至9日,2016海峽兩岸漢字文化之根研討會在安陽舉辦。此次活動主題是“弘揚漢字文化,共圓中國之夢”,旨在傳承和弘揚漢字文化,促進豫臺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安陽經濟、文化、旅遊事業的發展,增進海峽兩岸同胞對中華民族和文化的認同,增強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活動期間,舉辦了研討會、海峽兩岸甲骨文精品書畫展、甲骨文書畫筆會及參觀中國文字博物館、殷墟宮殿遺址和王陵遺址等活動。研討會共收到兩岸高品質的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了《2016海峽兩岸漢字文化之根研討會論文集》、《海峽兩岸甲骨文精品書畫集》,展出甲骨文精品書畫作品100余件,推進了甲骨文的學術研究。

  6、臺灣客家民樂首次來豫交流演出,兩地藝術家同臺獻藝

  2016年1月27日,來豫參訪的臺灣屏東縣長興客家民樂研究學會參訪團一行34人與河南民族樂團的30多名藝術家匯聚一堂,進行了琵琶、嗩吶、管弦樂、二胡、陶笛、口哨藝術等兩岸文化藝術精品的展示交流。這是臺灣客家民樂首次來豫交流演出,本次活動為兩岸藝術家搭起了溝通、交流的平臺,也把河南與臺灣的文化藝術交流不斷引向深入。近年來,豫臺兩地的藝術家通過交流演出,提高了雙方的藝術水準,加深了豫臺兩地同胞的親情和感情。這次聯誼活動為河南省與臺灣客家同胞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構築了新的平臺。

  7、臺灣自媒體協會來河南采風,開闢媒體交流新渠道

  2016年4月,以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為契機,邀請“臺灣中華自媒體暨部落客協會”成員與聯合報、大河網、映象網等媒體記者組成採訪團,開展了“尋根河南,豫見歷史”採訪活動,採訪團參加了新鄭市丙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2016豫臺經貿洽談會,走訪了鄭州市鄭歐班列、焦作市修武縣臺灣農民創業園和洛陽、安陽、開封等歷史文化名城,並與河南省姓氏研究專家進行了座談。採訪期間,“臺灣中華自媒體暨部落客協會”成員通過Facebook、Line等網路社交媒體發送各類原創稿件400余篇,圖片600余幅,視頻30余段,受到了島內粉絲的關注與好評。此次活動受到了國臺辦、省委主管單位和有關領導的關注和高度肯定。

  8、河南首次舉辦兩岸青年中原文化冬季研習營

  2016年1月19日至26日,32名臺南大學師生來豫開展冬季研習營活動,10名信陽師範學院師生應河南省臺聯邀請陪同研習。研習營先後到漯河、信陽、固始、開封、洛陽、登封等地交流參訪。研習期間,營員們耳聽豫臺兩地淵源知識講座,眼觀豫臺兩地淵源的歷史資料與古跡,感受兩岸同根同源的血脈之聯。通過參觀許慎文化園、嵩陽書院、開封府、龍亭公園、龍門石窟、關林、白馬寺、少林寺,使營員們體會到中原文化厚重的底蘊。通過研習活動,讓臺灣師生更直觀地了解河南、了解中原、了解大陸,進一步加強兩岸師生的互動交流,增強兩岸青年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強化兩岸血濃于水的親情。

  9、河南鄉村與臺灣基層鄉里結對,開創兩地基層交流新模式

  2016年11月5日,臺灣桃園里長代表團到洛寧縣參觀考察。考察期間,桃園新興裏和南門裏分別與西山底鄉孫洞村、羅嶺鄉講理村簽訂合作意向書,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成功實現村裏結對。雙方本著擴大交流、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宗旨,結成友好合作夥伴,之後,將不定期互訪,積極推動兩地基層文化建設、社區管理、農業發展等方面的交流,支援兩地基層人員互訪和經驗交流等活動,將兩地資源和優勢有機結合,密切兩地産業合作,促進兩地産業發展。

  10、臺灣大學生來豫開展體驗式實習活動

  2016年8月10日,省臺辦首次組織了一批臺東大學的青年在鄭州實習。該活動以“體驗、交流、感知”為主題,以崗位實習、座談交流、參觀考察為重點,為新形勢下豫臺兩地青年交流合作開啟了新的篇章。這次體驗式實習活動,我們邀請了臺灣臺東大學13名青年學生到鄭州小櫻桃雜誌社,進行了為期15天實習。實習期間,指導老師、青年志願者和服務人員同臺灣青年一起工作、學習、座談、考察和生活。通過體驗式實習生活,臺東大學的同學們在小櫻桃雜誌社的指導老師和河南工業大學學生們的幫助下,編輯出版了2016年度臺灣青年來豫體驗式實習活動專刊,展現了實習成果、生活瞬間、參訪活動、實習感悟等。同時,在實習期間還安排同學們進行實地參觀考察,體驗中原歷史文化。(台灣網、河南省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