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華百姓文化參訪團河南參訪圓滿結束

2016-10-18 15: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0月18日鄭州訊 10月10日至17日,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全國臺聯文宣部副部長何昆、臺灣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臺灣百姓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勞動黨主席吳榮元率臺灣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中華百姓文化河南參訪團一行30余人到河南省多地參訪。

  10日,參訪團到固始縣參訪了“開漳聖王”陳元光祖祠、根親博物館以及開閩三王紀念館等地,詳細了解了固始南遷的歷史背景和重要意義,並與固始當地各姓氏研究會會長進行了座談,固始姓氏研究專家陳學文做了固始縣姓氏研究情況的介紹,吳姓、張姓、鄭姓、蔡姓、王姓、劉姓姓氏研究會會長分別做了關於本家姓氏研究起源及與臺灣相關姓氏的淵源,幫助參訪團成員了解自己姓氏的起源。

  12日,參訪團來到駐馬店市上蔡縣,先後參觀了“亞洲第一門”蔡明園牌樓、蔡侯叔度公陵園,蔡明園牌樓宏大的氣勢給參訪團成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參訪團3位蔡氏宗親在蔡侯叔度公陵園對蔡氏始祖祭拜、祈福。

  13日,在新鄭市黃帝故里,參訪團參觀了中華姓氏廣場、軒轅橋和故里祠等,博大精深的黃帝文化深深吸引了臺灣客人,拜祖儀式中,嘉賓們通過敬獻花籃、焚香敬拜、高唱頌歌等儀程,虔誠拜謁始祖軒轅黃帝,表達了兩岸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無限敬仰之情。

  14日,參訪團一行走進洛陽,感受河洛文化的厚重。在天子駕六博物館、關林廟、龍門石窟,團員們親身體驗祖輩宗親們耳濡目染、深入骨髓的中華文化,加深了對河洛文化的認識。古都洛陽厚重的歷史與河洛文化令他們嘖嘖稱讚、流連忘返。

  在開封府、清明上河園,城墻內,古色古香、宋韻流淌、文氣氤氳;城墻外,時尚新潮、大氣亮麗、氣勢宏偉,讓參訪團感受到了開封市“古今文明交相輝映、新老城區各展風采”的發展格局。嘉義劉侯宗親會理事侯冬賢説:“我覺得河南很好,我甚至想回來住一段時間,好好體會祖輩的生活細節,這才是真正的尋根。”

  16日至17日,參訪團先後到新鄉市衛輝市、安陽市參訪。在衛輝市,參訪團中六位林姓後人和他們的家人到比幹廟進行拜祖祈福。在安陽市,參訪團一行參觀了殷墟博物館、林州紅旗渠。臺灣百姓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武五郎表示,在安陽的參訪帶給他們的不僅是直接面對商代文明時的強大震撼,更激勵傳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意念和決心,這種決心是文化傳承的最大動力。臺灣高雄市大高雄觀光協會理事長蔡金雀説,身處其中感受濃厚的遠古文化氛圍,近距離感受了我們祖先創造的悠久燦爛、豐富多元的中華文化。在紅旗渠紀念館,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件件普通的工具,在講解員的解説下,仿佛把臺灣同胞帶回了當年林州人民風餐露宿、頑強拼搏、誓與太行比高低的恢宏場景裏。臺灣詹氏宗親會理事詹文發説,之前看到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和殷墟這些是古代的文明,但這次看到的紅旗渠卻是中國人的民族精神,這種“紅旗渠精神”,源自於古代,長城就是中國人戰勝大自然的最好的代表作,這種精神延續到今天,在現代顯得更為珍貴,希望兩岸民眾能夠發揚好、保持好,有了這種拼搏、奉獻、團結、吃苦的精神,兩岸攜手並進,一定會實現“中國夢”。

  在豫參訪期間,參訪團足跡踏過河南八個市十個縣。團員們帶著尋根的熱切期盼來到了河南,也將帶著尋獲滿滿的答案回到臺灣,並把這些答案仔細、精準的記錄在自家的宗親族譜內,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兩岸同胞同祖同根同源,姓氏文化將兩岸同胞緊密聯結在一起,永遠不會改變。(台灣網、河南省臺聯、鄭州市臺辦、駐馬店市臺辦、固始縣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