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6海峽兩岸漢字文化之根研討會在安陽成功召開

2016-07-11 15: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6海峽兩岸漢字文化之根研討會在安陽成功召開

  2016海峽兩岸漢字文化之根研討會在安陽成功召開。(圖片來源:安陽市臺辦)

  台灣網7月11日安陽訊 7月7日至9日,2016海峽兩岸漢字文化之根研討會在河南安陽成功召開。

  7月8日,2016海峽兩岸漢字文化之根研討會在安陽中原賓館舉行,海峽兩岸甲骨文專家、學者和臺灣新同盟會文史教師參訪團200余人參加大會。

  會上,海峽兩岸的甲骨文專家圍繞“弘揚漢字文化,共圓中國之夢”進行了研討。臺灣中央研究院教授蔡哲茂從龜骨同卜、中錄合文、卜辭中的羌族人三個方面闡述了讀契札三則。吉林大學教授、《甲骨文》字典主編馬如森深入探討了漢字的起源,他認為“源”是水的發源地,這個發源地是“山石之崖岩”,也就是“水泉本也”,就是文字的起源。江蘇省甲骨文學會副會長王本興從舉辦海峽兩岸漢字文化之根研討會的重要意義和殷商時期用毛筆書寫甲骨文的藝術性兩個方面進行了發言。安陽師範學院教授郭勝強對甲骨文卜辭中的杞、圉等字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7月9日上午,舉行了研討會閉幕式。安陽市政府副市長劉建發,市政協副主席郭旭東,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李新明,市社科聯主席劉宏民等領導出席閉幕式。會上,還對提交優秀論文和書畫作品的代表進行了頒獎。

  劉建發在閉幕式致辭中指出,殷商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當代中國的科學發展觀必須從中華文化中汲取營養,並對之進行創造性轉化,使之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構建服務;中華文化應當在自信和尊嚴中走向世界,並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價值,從而贏得更多的理解與尊重。傳承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必將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提升國家形象。

  郭旭東在總結報告中説,海峽兩岸的甲骨文專家學者在3天的會議中緊緊圍繞著“弘揚漢字文化,共圓中國之夢”主題各抒己見,提交高品質的學術論文50余篇,出版《2016海峽兩岸漢字文化之根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漢字甲骨文》等6本書籍,展出精品甲骨文書畫作品100余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此次研討會資料之翔實、論證之精細,都達到了學術研究的新高度,必將對漢字文化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通過舉辦此次研討會,提高了甲骨文的學術研究水準和影響力,加深了海峽兩岸甲骨文專家學者的友情,增進了兩岸學者的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台灣網、安陽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