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和諧為貴止于至善

2014-04-01 10:58:00
來源:河南日報
字號

  和諧為貴止于至善

  ——訪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傅佩榮

  “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就是仁,孔子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説‘無惻隱之心,非人也’,幾千年演變至今就是和諧為貴、止于至善。”3月31日,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傅佩榮登上第八屆黃帝文化國際論壇,用當代視角詮釋和解讀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

  傅佩榮説,儒家思想從孔子開始。在西方學者看來,他就是希臘的蘇格拉底,桑卡西亞的釋迦牟尼,他們首先把個人價值加以肯定,每一個人都有他內在的價值理念,這種價值理念的體現就是平等、善良。

  傅佩榮舉例説,和諧為貴不單是指表面的和諧,而是尊重每一個動態的和諧,時刻用平等的思想與人交往、處理事情。像孔子在魯國做官時,僕人説馬廄失火了,他第一句話就問:“有人受傷嗎?”當時中國處於奴隸社會,這種平等的思想是很了不起的。止于至善是儒家從自我到無我境界的一種昇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孟子將這種思想發揮到極致,就是“性善論”,人性向善。

  “極高明而道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傅佩榮解釋説,聖人之道,雖然高明遠大,但實踐起來卻不離乎百姓日用。一個人用平等的思想與人交往、追求有情有義,這還不夠,還要努力做到無私,做到至善。如果這樣的價值觀得到理解和實踐,儒家思想不僅對中國,對全人類都是一個無限可貴的資産。

  傅佩榮表示,我們今天講價值觀,內在體現是和諧為貴、止于至善,外在表現就是志向。孔子的志向是天下大同,他講“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中華民族應該親如一家,情同手足,就像黃帝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祖先,我們“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