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趙建才:借中原經濟文化優勢 助豫臺交流合作發展

2012-10-22 08:4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編者按:為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台灣網近期重磅推出“兩岸新局——省(市)長訪談錄”,獨家專訪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領導,請他們暢談近年各地與臺灣交流交往的情況,全面展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趨勢,敬請關注。

2012年9月24日,河南省副省長趙建才出席2012豫臺産業合作洽談會並講話。圖片來源:河南省臺辦

  台灣網10月22日鄭州消息 河南地處中原腹地,古為華夏文明發祥昌盛之地,今為國家重點開發的經濟區域。河南與臺灣淵源深厚: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的河南“根”文化獨具魅力,吸引著臺灣同胞回歸大陸尋根謁祖;四通八達的地理區位、第一人口大省的人力資源優勢、廣闊的市場發展潛力以及建設中原經濟區的良好機遇,則吸引了廣大臺資企業移師河南投資興業。豫臺兩地可謂“人緣相親、文緣相近、商緣相通”。 

  在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台灣網記者專訪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趙建才先生,請他講述豫臺兩地在文化、經貿、人員往來等領域創造的佳績,並立足現在,展望未來。

  記者:2008年以來,兩岸開創了和平發展新局面,河南在加強豫臺交流合作方面,有哪些舉措和成就?

  趙建才:河南與臺灣淵源深厚,兩地人緣相親、文緣相近、商緣相通,文化關聯性、經濟互補性強。多年來,我們認真執行中央各項對臺方針政策,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結合河南實際,堅持“服務全國工作大局,服務中原經濟區,服務兩岸人民”的工作方針,充分挖掘河南與臺灣“人緣、文緣、地緣”等資源,突出中原特色,發揮根文化優勢,著力打好“根文化”、“中原文化”、“河洛文化”三張牌。先後精心組織開展了“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原文化寶島行”、“豫臺産業合作洽談會暨臺商中原行”等一系列重大涉臺活動,特別是去年由郭庚茂省長率團赴臺開展的“中原經濟區合作之旅—走進臺灣”活動,深入臺灣中南部基層,廣泛開展豫臺經貿文化交流活動,較好地宣傳推介了河南和中原經濟區,把豫臺兩地交流交往推向了一個新的更高層面,在海峽兩岸産生了積極廣泛的影響。

  同時,我們還積極開拓豫臺交流新領域,先後組織了多領域、多界別團組赴臺開展交流活動,先後接待臺灣來豫重要參訪團組200多個,促進了兩地多個領域的交流交往,進一步密切了豫臺兩地人員往來。自2009年豫臺兩地直航點和赴臺旅遊開放區域確定後,人員往來更加熱絡。先後邀請連戰、吳伯雄、江丙坤、宋楚瑜、林豐正、蔣孝嚴、郁慕明等眾多臺灣知名人士和各界代表及基層民眾來豫參訪交流,進一步加強了同臺灣社會各界人士的聯繫,凝聚了兩岸和平發展的廣泛共識,為兩岸和平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記者:臺胞在河南投資興業的情況如何? 

  趙建才:近年來,富士康、丹尼斯、藍天集團、晶誠科技、台塑集團、統一集團、旺旺集團、頂新集團等眾多臺資企業陸續進駐河南並不斷擴大投資。豫臺金融、農業、科技、食品加工、醫療衛生、新能源、花卉等方面合作均取得較大突破。臺商在豫投資項目已從服裝、製鞋、零售業等傳統領域向現代物流、電子資訊、有機農業、光電太陽能等戰略新興産業領域拓展。截至今年6月底,河南省共審批設立臺資企業1837家,合同利用臺資金額173.66多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金額100.52億美元。

  廣大臺商加速産業轉移到河南,是我省各種優勢不斷凸顯的必然,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對他們來河南投資興業將更具吸引力。特別是2011年富士康落戶河南,為河南帶來了“多重效應”,並吸引相關配套企業、産業佈局河南,拉動了全省外貿出口,加快了經濟結構調整,轉移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富士康在豫項目進展順利,鄭州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蘋果智慧手機生産基地,合作項目正在由單一的手機向電子玻璃、LED、投影儀等多項目發展,合作領域正在從單一的電子資訊産業向新材料、精密製造、物流、商貿、金融等多産業發展,項目佈局正在從鄭州向南陽、洛陽、新鄉、濟源等多城市發展。今年1—8月,富士康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35.6億美元,佔全省近一半。廣大臺資企業移師中原,説明瞭河南作為中部省份具有的獨特區位優勢,河南作為人口第一大省的人力資源優勢和廣闊的市場發展潛力,以及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機遇優勢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著更多的臺商來河南投資興業。

  記者: 作為河洛根親文化資源大省,豫臺在文化交流方面有哪些亮點?影響如何?

  趙建才:河南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近年來,在豫臺交往交流中,我們著重突出河南的文化特色,充分展示河南“根”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是突出品牌建設,提高交往層次。每年我省舉辦的“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強兩岸交流,促進豫臺共同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加強豫臺間文化交流的一個黃金品牌。連續7年來,有多位臺灣知名人士前來參加拜祖大典。每年在信陽固始舉辦的“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也成為海內外華人和臺灣同胞尋根謁祖、聯絡情感的盛會,加強了豫臺兩地文化交流。

  二是利用節會平臺,拓寬交流領域。我們充分利用全省各地特色文化資源,全方位地開展對臺交流活動。如:安陽圍繞周易文化、三門峽市利用老子文化、週口市以伏羲文化、焦作市突出曹謹文化、信陽市利用姓氏根親文化等與臺灣開展交流活動,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打造精品項目,提升交流影響。“中原文化寶島行”、 “河南佛教少林功夫訪問團”,以及《梨園春》、《曹公外傳》、《風中少林》、《程嬰救孤》、《武林風》、《臺北知府》、《神龍部落》、《開漳聖王陳元光》等涉臺劇目和重大文化活動的開展,既為臺灣同胞送上了一道道文化大餐,同時又促進了豫臺兩地文化藝術的交流與發展。特別是2009年開展的“中原文化寶島行”、2010年開展的“兩岸戲曲展演周”等活動,在豫臺兩地影響深遠,受到豫臺兩地民眾歡迎。賈慶林主席在2009年全國政協工作報告中,對河洛文化入島成果給予高度肯定。

  通過一系列涉臺文化交流活動的開展,在臺灣島內引發一波波的“河南熱”,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來中原旅遊觀光、尋根問祖,兩地文化交流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 

  記者:請問,河南赴臺旅遊開放以來,河南遊客去臺灣旅遊的情況如何?在促進豫臺間旅遊方面有哪些政策和措施? 

  趙建才:2009年2月8日,鄭州臺北直航開通,極大方便了豫臺兩地民眾互動旅遊。為促進豫臺間的旅遊業發展,2009年,我省制定出臺了方便豫臺人員往來十項措施和旅遊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2012年3月,我省開通臺胞落地簽注,方便了臺胞來往河南,節省了旅行時間和費用。2012年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赴臺旅遊市場管理的規定,規範了赴臺旅遊市場,促進了豫臺兩地旅遊業的健康發展。自2004年以來,已連續舉辦了五屆“同根同源”豫臺旅遊高峰論壇;2011年和2012年,以“尋找同根同源的感動”為主題,分別舉辦了“穿越臺灣—走進臺灣休閒農業”、“穿越臺灣--走進臺灣校園”活動,使臺灣基層民眾更加了解河南。

  隨著豫臺直航常態化和豫臺兩地大交流的發展,豫臺旅遊交流日益頻繁,促成了兩地業界的有效互動。2010年,兩地遊客互動10.2萬人次;2011年達30.2萬人次,同比增長196%;今年1—5月份,接待臺灣遊客15.32萬人次,赴臺人數達到4.7萬人次。截至目前,豫臺兩地已開通了包括鄭州至臺北、臺中、高雄的每週12班直航航班,執飛航空公司包括華航、長榮和南航,年平均上座率達80%以上。此外,還開通了鄭州至花蓮、澎湖等地的不定期包機。

[責任編輯: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