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洛陽牡丹綻放臺北花博的幕後故事(圖)

2011-03-22 09:29:00
來源:
字號

  

  臺北市民觀看洛陽牡丹(圖片來源:洛陽市臺辦)

  
  台灣網3月22日洛陽消息 日前, 應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運營總部的邀請,河南神州牡丹園帶著洛陽的1500盆無土催花牡丹赴臺參展。這是洛陽牡丹首次進入寶島臺灣,讓臺灣同胞在家門口欣賞到了洛陽牡丹的風采,對加強兩岸花卉産業交流具有重大意義,也為今後牡丹苗木的大量外運檢驗檢疫做了一次成功嘗試。

  這次花博會上,需要通過催花等技術讓眾多原為早中晚不同時期開放的牡丹花在同一時間裏竟相開放,“九色同獻”同臺爭艷。從接到參會通知到赴臺的60多個日日夜夜裏,洛陽市多部門聯動,緊密配合,克服種種困難,使牡丹如期綻放臺灣花博會。

  洛陽催花  臺北展出

  神州牡丹園接到此次牡丹首次赴臺參展的任務後,立即派出技術人員赴臺進行實地考察。考察時,神州牡丹園負責人付正林發現,臺北的所有大棚內只有降溫設備沒有升溫設備,這對於要求精確控溫的催花牡丹來説根本不具備催花條件。於是付正林和他的團隊決定,根據臺灣氣候情況,調整原定的異地催花方案,改由在洛陽催花,然後由鄭州空運赴臺,再在臺北花博園內進行二次花期調控。同時,技術人員又制定了三套花展預案,把每一個環節的操作都做了量化,爭取將花期精確控制到“天”,保證多品種梯次開放,保證洛陽牡丹在規定的展期之內都達到最佳的觀賞效果。

  豆綠催花  開創先例

  豆綠牡丹是晚開品種。業內人士都明白,豆綠和其他常用催花品種相比,技術要求難度很大,豆綠催花要達到自然狀態,當前在國內,還沒有成功經驗和先例。但神州牡丹園精心組織了技術專家組,為了突破豆綠催花這一難關,技術專家組李臨劍和他的技術團隊制訂了多個不同的技術處理操作方案,每天按照不同催花預案進行操作,24小時監測、記錄牡丹長勢並進行相應的技術路線調整。經過艱苦努力,豆綠這一被譽為最難催花的品種終於被“馴服”,開闢了豆綠催花的先例。

  除了豆綠牡丹,讓李臨劍團隊操心的,還有其他36個品種。花博會上,眾多原為早中晚不同時期開放的牡丹花在同一時間裏竟相開放,同臺爭艷,給臺灣同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洛陽春天”的牡丹花叢中,廣大臺胞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拍照,將整個展館圍得水泄不通。

  檢疫檢驗  有益練兵

  此次赴臺牡丹的檢疫工作,根據臺灣相關方面的要求,必須要採取無土營養介質,土壤不允許帶出。為了全力配合確保牡丹檢疫檢驗,洛陽市檢驗檢疫局抽調技術力量進行採樣分析和實驗室觀察,並對每一株牡丹逐一進行種苗挑選、根部清洗、滅菌消毒、包裝儲藏,最終得到了臺北方面的認可和高度評價。

  洛陽檢驗檢疫局檢測中心主任鞏衛東表示,這次赴臺進行的檢驗檢疫工作流程嚴格程度完全參照出口的標準,因此,對洛陽探索苗木出口是一次有益的練兵。

  赴臺洛陽人:我們都是義工

  一到臺北,所有赴臺洛陽人都開始忙碌起來。應展覽方要求,所有的花都不能有液體滲出,因此工作人員將每個牡丹苗盆內,都套上了兩個結實的塑膠袋。

  佈置展臺是最忙碌和辛苦的,數百盆牡丹的擺放工作量很大。為了搶時間趕任務,保證最佳觀光效果,所有赴臺人員先後兼當搬運工、裝花工等多種角色。無論是政府公務人員、河科大教授、神州牡丹園經理、檢驗檢疫人員,大家都自願充當起義工,緊張布展,確保了展覽如期開幕,將洛陽牡丹完美呈現在臺灣同胞的面前。(台灣網、洛陽市臺辦、洛陽市臺聯、洛陽日報社聯合報道 )

[責任編輯:吳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