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媒體人:有必要讓臺灣民眾看到應該看到的大陸

2016-11-18 14:17: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原標題:臺灣媒體人:有必要讓臺灣民眾看到應該看到的大陸

  中新社唐山11月18日電 (記者 李茜)63歲的《臺灣新生報》記者黃明興在參觀北京(曹妃甸)國際職教城一處新建的醫學護理培訓基地後感慨道,這樣的模式值得臺灣借鑒,“如今大陸正在持續地走上坡路,正在加速發展,臺灣媒體人有必要讓臺灣民眾看到一個應該看到的大陸。”

  14至21日,河北省臺辦舉辦“臺灣主流媒體河北行”活動。臺灣《中國時報》、臺中廣播電臺、中天電視、《旺報》等媒體記者參與其中。期間,採訪團到河北秦皇島、唐山、滄州等地走訪經濟開發區,實地了解鋼鐵製造、生命健康、生態旅遊、汽車製造等在內的區域特色産業,調研在冀臺企的經營情況,關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産業轉移及對接情況。

  首鋼京唐公司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者。參觀首鋼京唐公司的廠區後,臺灣《工商時報》大陸新聞部主任康彰榮表示,原本他還在擔心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産業轉移會將污染産業一併轉給河北,但看到新工廠將陳舊設備更新,且到河北後採用更嚴格的環保標準,這不僅是企業的進步,也會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整體發展。

  自2000年開始從事兩岸新聞報道的康彰榮表示,以前臺企在大陸很有競爭優勢,如今大陸經濟發展,臺企優勢不如之前明顯,很多臺企壓力很大。這些年,到大陸發展的臺企由原來集中在沿海發達省份逐漸走向內陸省份,而各地都有針對臺企的優惠政策也是吸引他們落地的原因。

  黃明興1990年第一次到大陸採訪,雖然當時大陸經濟不如臺灣,但他能看到大陸經濟已在走上坡路了,而且越走越好:公路經過的地方,已建立起高樓和門店。大陸在最近20多年有如此卓越的發展,雖然他身在海峽對面,但心中同樣為此感到驕傲。

  黃明興表示,“現在這個時代,不要狹隘,眼光不要短淺。全世界只要有一點點見識的人都在與中國往來,臺灣本來是最有機會的,為什麼要自我放棄?”

  黃明興認為,臺灣民眾有權知道大陸的民眾在做什麼,這裡的領導人是如何全力以赴帶著人民致富。

  臺灣《中國時報》副社長張景為説,當年他通過歷史課本知道隴海鐵路,但是卻不知道這幾十年來大陸新建了多少鐵路。臺灣民眾不僅要了解大陸的過去,還要看到大陸現在的發展和未來。“我們生在臺灣,長在臺灣,當然會考慮臺灣的利益,但我們同樣胸懷兩岸,因為兩岸是生命共同體。”(完)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