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資企業入瓊15年發展觀賞魚 年産值翻六番

2015-11-16 09:20:00
來源:人民網海南視窗
字號

 觀賞魚魚苗.

觀賞魚魚苗.

  人民網海南視窗海口11月12日電 “習馬會”的順利舉行決定了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發展軌道的方向發展,也給臺商們更大的信心和決心在海南發展。11日下午,記者專訪了海南省觀賞魚産業協會會長林碧山。他來到海南的15年間,和其他幾家臺資企業將觀賞魚帶入國內市場,並通過研發,使觀賞魚養殖技術漸漸發展,讓海南成為了全國最大的熱帶觀賞魚産區,不僅向全國供應熱帶觀賞魚及魚苗,而且産品品質高。林碧山表示,要將觀賞魚産業做大做強,成為海南島的特色産業,並推廣到全世界。

  臺資企業創辦歷程:觀賞魚的引進和發展

  1999年,林碧山和其他幾家臺商一起來到海南島,引進觀賞魚。“那個時候觀賞魚産業在全中國還是一片空白,我們經過幾年的努力,才將內地的市場打開。”

  “由於臺灣土地面積小,成本高,而且只有2000多萬人,市場營業額不會很高,和大陸的十幾億人口比還是差距很大。而且由於內地到冬天會開暖氣,很多人家裏都會比較乾燥,一般北方人的家裏都會擺幾個魚缸,來調節一下室內的溫度,也可以創造一些生活的情趣,觀賞魚的經濟效益就是在這些方面産生出來的。”

  這些年,林碧山一直扶持著本地村民,他們把養殖技術教給本地村民後,又將魚苗交付給附近村民來養殖,等村民們將魚養殖成熟以後,林碧山又會將魚回收,和村民一起創立共同銷售的合作公司。目前,整個桂林洋、演豐地區成了全國最大的鸚鵡魚生産基地。

  養殖技術漸漸發展,血鸚鵡品質國內最好

  據林碧山介紹,海南最大的優勢是氣候以及沒有污染的水,養魚的時候也不會用到化學産品,因此觀賞魚産業是綠色産業。“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觀賞魚産業才會蓬勃發展。”林碧山繼續説道:“臺灣觀賞魚的養殖技術排在全世界前列,除了新加坡、馬來西亞,但是他們在研發這方面做的比較少,所以在觀賞魚産業我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海南養殖的血鸚鵡品質被業界公認為是全國最好的,血鸚鵡雖然能夠産卵,但是不會孵化,因為血鸚鵡是兩個種類的魚雜交而來,就像是驢和馬交配後産生的後代,是沒有生殖能力的。每年從海南出去的成品魚大概有近8000萬尾。規格有大有小,2015年小魚苗長度大概為2.5公分的賣0.9元一尾,有的外省客戶一次就會採購100萬尾。

  企業規模擴展,把握“習馬會”機遇將企業做大做強

  企業規模這些年也在漸漸發展,剛來海南的時候只有60畝左右的産房。現在演豐這裡用做研發的大概有10畝。另外在瓊海東平水庫還有一個6000畝的養殖基地。2008年,觀賞魚企業會員大概100多家,有30余家是臺資企業,剩下70余家是海南本地企業。“我們企業的年産值和剛來的時候相比翻了6番。”

  “習馬會”的順利舉行代表著海峽兩岸關係更近了,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在國際場所握手。“我們在電視上看到是非常感動的,我們的兩位大家長終於坐在一起,增加了我們對祖國投資的信心,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也會好好把握,將企業做大做強。”林碧山説。

  規劃打開國際市場,提升觀賞魚企業影響力

  “下一步企業將繼續立足於海南島,把觀賞魚最基本的品質、産品研發給做到更好,研發觀賞魚新品種,通過它的多種生殖方式,比如胎生、卵胎生等,我們將人工培育出更好的品種,把品質提升。”目前企業還和海南大學進行技術交流和研發工作,同時利用內地資源把企業做大做強。企業目前還是主打國內市場,將來要在海南研發一些優良品種,爭取可以銷售到全世界。“我們也希望把這種美好的東西推廣到全世界。”

  臺商在海南做觀賞魚産業,省政府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希望下一步産業能和海南觀光旅遊島結合在一起,作為海南的特色産業,由於觀賞魚産業屬於朝陽産業,海南島又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我們希望省領導能注重我們這個行業,扶持我們,可以成立一個觀賞魚的專業養殖區域,讓遊客可以來參觀我們的觀賞魚養殖基地,可以看到全世界的觀賞魚都在海南島養殖,從生態之旅、文化之旅等方面推進産業的發展。”

  一些品質好的觀賞魚在內地是供不應求,在海南島有近40億的産值。“如果觀賞魚的周邊産業,包括航空運輸、包裝材料、塑膠産品、過濾系統、魚缸等發展起來,能成為‘一條龍’産業,對海南島來説可能會有更大影響力和競爭力。”林碧山説。(馮星 符武平 實習記者 劉若玉)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