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商給海南農業帶來生機 文昌雞有望“飛”進臺灣

2010-07-05 17:25:00
來源:中新海南網
字號

  “這份協議簽署後將大大促進海南農業産業升級,同時也會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臺資企業海南寶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昭政在談到《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時高興地對商報記者説。 

  臺商給海南農業帶來生機 

  據了解,海南是大陸首批設立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之一,是臺商在大陸農業領域的主要投資聚集區之一,在海南從事熱帶農業開發的400多家臺資企業,累計投資超過4億美元。海南寶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佼佼者。1995年,臺商羅昭政投資2000多萬元,開發土地1200多畝,在昌江縣建立“優質高效生態熱帶果樹種苗培植供應中心”;在臨高縣建立“優質高效生態熱帶水果生産教學培訓示範基地”,引進和開發臺灣、東南亞等地方的熱帶水果珍珠番石榴、火龍果、芒果等各種熱帶水果10大類30多個品種。 

  羅昭政認為,臺商在海南的創業給海南農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臺商帶來了較為先進的農産品技術,同時實行“名牌”戰略。這些方式起到了帶動、扶持、示範的作用,在海南獲得成功的經驗。 

  “目前,在兩岸農業交流中還存在一定的限制,協議明確應減少或消除實行的限制性措施。這為臺資農業企業創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羅昭政説,即將開工建設的海峽兩岸(海南)農産品交易示範園區將借鑒臺灣農業運作模式,建設農貿、倉儲、物流、電子拍賣等設施,吸納臺灣農業和物流企業進駐。

   這是海南又一大利好消息

   “框架協議是海南繼國際旅遊島上升為國家戰略後的又一大利好消息。臺灣的一些服務業資金、人才將大量地向海南轉移。”省農業交流協會秘書長周大衛認為,經過20多年發展,海南已成為臺灣産業轉移的主要目的地,因此框架協議的簽署將為海南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建設國際旅遊島的目標就是富島強民。臺灣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經過多年發展,給農民增收帶來了明顯的效果。”周大衛建議,海南應在這方面加強借鑒和合作,使之成為富島強民的一個重要手段。

   周大衛認為,目前在農産品方面,海南與臺灣只有10多種水果是零關稅,框架協議簽訂後,降稅的水果和茶葉等範圍會更大,將有更多的農産品進入海南,海南的文昌雞等優質農産品將大量進入臺灣。

   降稅後是否對海南農産品造成衝擊?羅昭政認為,不會造成大的衝擊。他説,由於平臺和銷售通道的通暢,反而會促進海南農産品品牌戰略的建設,提升海南農産品的品質。

   對提升合作提供更大機會

   省臺辦交流聯絡處處長傅少強認為,海南與臺灣地理氣候相似,自然條件相近,人文環境相通,雙方在農業、漁業、旅遊業等方面的合作有極大的空間。他説,臺灣經濟發達,技術、管理方面都非常先進,特別是臺灣旅遊管理的經驗對國際旅遊島建設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協議的簽訂對兩島提升合作提供了更大機會,也將大大豐富國際旅遊島的內涵。

   “兩岸合作門檻更低了。比如臺灣農産品的種苗技術更加容易進來。”傅少強説,兩島在農業發展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和互補性,臺灣的農業科技發展快,但土地、人力資源有限,農業成本高,海南是臺灣農業轉移優先考慮的地方,很適宜種養臺灣的優良品種,瓊臺農業合作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陳文劍)

[責任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