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畢節市委統戰部幫扶青峰村紀實:傾情傾力拔窮根

2014-11-24 09:4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1月24日畢節消息 深秋時節,走進青峰村,紅紅的秋葉掩映著乾淨整潔的水泥小道。行走在小道上,看秋風在不經意間吹起樹葉,聽雞鳴犬吠,和過往群眾打招呼。這一切,讓村落顯得韻味十足,幾乎讓人忘了,這是鍋圈岩鄉青峰村——一個貧困鄉里的村子。

  昔日一窮二白

  青峰村是市委統戰部黨建扶貧聯繫村。自2012年市委統戰部幫扶以來,青峰村一天天發生著變化。

  如今的青峰村,一條條乾淨整潔的聯戶路把上寨下寨、每家每戶串聯起來。

  青峰村的變化,村民看在眼中。市委統戰部幫扶青峰村的成績單,更是刻在村支書楊貴發的腦海中。

  據楊貴發介紹,青峰村土地貧瘠,山高坡陡,石漠化嚴重。由於農民改變自然狀況的能力不強,農業生産效益低,農産品經濟價值不高,缺少增加收入的路子,長期以來形成了“自然條件差——農民收入低——改變自然條件難——農民收入低”的惡性迴圈。

  村民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玉米、馬鈴薯,經濟結構單一。部分農民甚至沒有經濟收入。

  基礎設施靚村

  以前的青峰村,沒有一段像樣的路,村民背肥料下地或是收糧食回家,爬坡下坎非常不便。村辦公樓也只是幾間破落的小平房,裏面沒有一件現代化的辦公用具。

  市委統戰部到青峰村後,下大力氣改變村裏的基礎設施,給老百姓一個嶄新的村容。

  楊貴發的腦海中有這樣一份清單——

  維修一組到二組的公路1.5公里,15萬元;硬化三組到四組的公路1公里,30萬元;新修村辦公樓,20萬元;全村亮化工程2.5萬元;村辦公樓水電安裝、辦公設施2萬多元;全村小水窖建設4萬元……這一串串數字,是市委統戰部在青峰村的投入,飽含著市委統戰部對青峰村沉甸甸的情誼。

  如今,青峰村路平了、寬了,還有太陽能路燈,出行大大方便了;村辦公樓修起來,辦公樓前還有球場和健身設施,村幹部辦公方便了,老百姓也有娛樂場所;小水窖修起來了,群眾飲水難問題得到解決。

  産業扶持致富

  青峰村四組有一戶蛋雞養殖大戶楊桃。楊桃一家以前在浙江打工,回家後花3萬元建養雞場。為鼓勵楊桃發展産業,市委統戰部給養雞場提供1800隻雞苗,10萬元飼料,另給2萬元修建圈舍。蛋雞産蛋時節每天可撿1500多個蛋,除去本錢,每天凈收入300多元。楊桃激動地説:“有市委統戰部支援,我家養殖場才順利起來,每天賺的錢比以前4個人在浙江打工的還多。”

  蔣運中也是養殖大戶,以前他家主要釀酒,然後用酒糟養豬。後來因為行市不好,沒繼續釀酒,於是養豬也就擱淺了。因為圈舍還在,市委統戰部就鼓勵他養牛,花了5萬元給他家買了5頭能繁母牛。現有3頭牛已經産小牛,是看得見的利潤。

  市委統戰部不僅扶持大戶,還花10萬元扶持20戶養牛戶;給125戶貧困戶發放雞苗,涉及資金10萬元。

  另外,市委統戰部將投入30萬發展經果林種植,主要種植蘋果、梨子、布朗李。

  改變思想樹新風

  扶貧先扶智。青峰村貧困的原因,除自然環境、歷史因素外,還有群眾的思想觀念。

  邊遠山區的老百姓,思想大都不開明。

  為了開闊群眾眼界,增長群眾見識,今年7月,市委統戰部組織青峰村村幹和村民代表到七星關區、大方縣、黔西縣的特色鄉鎮以及維新鎮坪子村等地參觀學習。通過外出參觀,大家受到鼓舞,回去後自發打掃全村道路,主動想辦法致富。(台灣網中共納雍縣委統戰部通訊員 李佳瑩)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