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記民革中央在納雍挂職副縣長劉順福:心繫“農村情”

2014-08-20 10: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可惜時間太短,要不我還可以做更多事情!”這是民革中央機關在納雍縣挂任副縣長的劉順福的一句慨嘆。其實,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他已經為納雍做了很多事情。

  這位1969年出生於河北石家莊市無極縣的農民子弟,對農村有著深厚的感情,將在納雍挂職作為他報答父老鄉親的機會。自去年9月到貴州納雍挂任副縣長以來,在協助分管農業農村、扶貧開發、招商引資等工作期間,他的足跡遍佈烏蒙山水,和工作圈的幹部群眾結下深厚的情誼。

  精誠所至開金石

  對於烏蒙山區的百姓而言,石頭成了他們心中既怨恨又無奈的障礙,千山萬壑都是石頭構成,這些頑固不化的石頭,不但擋住百姓的致富路,還使土地石漠化。然而,劉順福卻要敲開頑石之口,讓它造福百姓。他引進的石頭造紙項目讓烏蒙山區的人們重新審視這些頑石。

  這種以儲量最大、分佈最廣的石灰石礦碳酸鈣資源為主要原料的低碳“石頭紙”,提取石灰石礦中的碳酸鈣,利用高分子界面化學原理和高分子改性的特點,經特殊工藝處理後,採用聚合物擠出、吹製成型,具有與植物纖維紙張同樣的書寫性和印刷性效果,主要用於墻紙裝飾、書寫、印刷、包裝袋。造紙不需要紙漿(木材),不需要水,不再需要鍋爐和蒸汽,是一個環保、節能、高效的項目。

  為了促成該項目落戶納雍,劉順福多方奔走,多次找投資方磋商,但投資方意向是雲南。努力無果,無奈之下他想到了民革中央這條線。石頭造紙項目投資方吉林信德控股集團董事長是民革黨員,他找民革中央領導出面做工作,勸説吉林信德控股集團將項目放在納雍。納雍是民革中央對口幫扶縣,石頭造紙在納雍意義非同尋常,加上西南三省暫時沒有石頭造紙項目,納雍具有區位優勢,即將開通的廈蓉、杭瑞兩條高速公路,連接織金、六盤水的鐵路經過納雍,將廠址建在納雍,産品覆蓋西南三省,是正確的決策。

  既然決定在西南投資建一個石頭造紙廠,何不投在民革中央對口幫扶的納雍,充分印證民革中央當初提出的“納雍不脫貧,民革不脫鉤;納雍脫貧了,民革不斷線”的承諾。吉林信德控股集團被劉順福的誠心打動,經過優選,最終投資6億元的石頭造紙一期工程落地納雍經濟開發區。

  目前設備正在起運安裝階段,預計今年國慶節前投産,項目投産後每年可為納雍提供稅收2個億,解決300人就業。

  文化扶貧扶智慧

  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劉順福到納雍挂職以來,將文化教育放在工作首位,充分利用民革中央這條線,積極為納雍文化教育工作出力。

  劉順福協調推動上海龍起集團投資5億元建設納雍文化産業園區,培養納雍市民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去年冬天,劉順福到納雍特校看到聾啞孩子隆冬季節還穿著單薄的衣服,遂牽線北京派克蘭帝童裝公司董事長(民革黨員)到納雍特校走訪,為特困學生捐助153套冬裝。孩子們穿著冬裝,激動地豎起拇指,摸著心窩(啞語,意思是你們是我們心中最親的人)。衣服穿在孩子們身上,暖在劉順福心裏,他被聾啞孩子樸實的感情感動得熱淚盈眶。

  納雍體育硬體設施落後,整個縣城沒有一個開放的籃球場,沒有足球場,市民沒有體育鍛鍊的場所。雲貴高原海拔高,夏季涼爽,便於體育項目訓練,馬拉多納國際足球協會駐中國辦事處準備在雲貴高原建一座足球城,配套建設一個五星級賓館。劉順福在北京打聽到這個消息後,設法牽頭協調馬拉多納國際足球協會駐中國辦事處到納雍做前期考察,努力爭取國際足球城落戶納雍。

  劉順福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聯繫點鍋圈岩鄉明星村調研時,看到明星小學水池不衛生,爭取民革中央撥款5萬元幫助學校從兩公里以外引來潔凈水,改造蓄水池,並維修校大門和硬化進校門的路;看到孩子們穿的衣服五花八門,他又協調教育部門為學生發放238套校服。

  情係百姓不求報

  劉順福心裏時刻裝著百姓,並盡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他先後向明星村、核桃寨村、青山村20戶貧困戶、老黨員捐資4000元,出資2000余元購買大米、食用油、月餅等物資慰問貧困戶。去年中秋、國慶期間,他還掏錢購買月餅發給納雍縣人武部民兵分隊、政府應急辦值班人員。

  劉順福多次深入鍋圈岩鄉明星村調研,摸清群眾面臨的實際困難和急需解決的問題,組織召開村支部黨員和群眾代表座談會。他協調深圳、大連企業家捐資20萬元幫助明星村修通兩公里通組公路,協調有關部門解決資金5萬元用於明星村發展規劃;協調農牧局解決全村明年的馬鈴薯種子,發放黑山羊500隻進行民生幫扶;同時請農牧、水利、交通等部門技術員對明星村農牧業、水利、交通等相關問題進行綜合調研,現場辦公,針對存在的河床淤塞、污染等突出問題進行綜合治理規劃,現場拍板納入明年的項目計劃,申請項目資金,實行綜合治理。

  去年冬天第一場大雪不期而至,就在這天下午臨近下班時間,劉順福接到通知趕到畢節市開會。行至海拔1800多米的二屯坡時,大雪封路,前邊車輛打滑後退,後邊車輛不斷趕來,公路上橫七豎八排起車隊長龍。劉順福下車順著堵車路段一邊前行探路,一邊提醒司機注意行車安全。

  不知不覺,已是深夜,穿著單薄衣服的劉順福瑟瑟發抖,見路邊一家給大自然茶莊看守廠房的屋子亮著燈,便十分猶豫地敲門。一個中年婦女和兩個小孩熱情地招呼他坐到火爐邊,並送上開水。身子暖和後,他千恩萬謝出了門。

  一個月後,劉順福路過那戶人家門口,買了一大包水果送去,女主人好半天才認出他,一定要挽留他吃飯,他婉言謝絕。後來,每當路過那戶人家,他都讓司機減速,搖下車窗玻璃打招呼。

  一心做事,不問前程。這是劉順福做人做事的準則。劉順福做好事從來不圖回報,但當他得到別人的幫助就要投桃報李。這是他根植基層,心繫百姓的自然流露。(台灣網中共納雍縣委統戰部通訊員 李佳瑩 岳川)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