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廣西大學學子:面對面交流是兩岸學子深入了解的最好方式

2017-08-29 16: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原標題:廣西大學學子:面對面交流是兩岸學子深入了解的最好方式

  台灣網8月29日南寧訊 8月16日,由全國臺企聯組織的“創視野333(廣西)未來築夢之旅”臺灣青年參訪團抵達南寧。作為一名廣西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研究生,我有幸全程與寶島臺灣的學弟學妹一起,共同度過8個難忘的日夜。現在回想起大家在一起的歡樂時光,依然感到溫暖與幸福。揮手作別,距離不會成為障礙,有心自會相遇,我們來年再相見。

  逛名勝:依山伴水,暢意舒緩

  “創視野333(廣西)未來築夢之旅”首先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拉開序幕。由於正值汛期,雖無“江作青羅帶”的漓江風光,但不乏天然去雕飾的“山如碧玉簪”美景。小型輪渡“嘀嘀”聲此起彼伏,三層甲板人群嬉笑熱鬧非凡。沐浴著陽光,撲面的江風,淩亂的秀髮,隨音樂擺動的身姿,盡情地感受著秀麗的風景。

  第二站來到被譽為“南寧綠肺”的青秀山,臨近邕江、林木青翠, 山雖不高但清秀雅致,水雖不深但清澈靈動,坐車遊至山頂可一覽南寧風貌,崛起的高樓,錯落的民宿,間隔的綠地襯著上空白雲浮動,臺灣同學認為,這座以環境保護為重心的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不忘堅守自然生態的初心。

  第三站前往邊境小鎮憑祥市和大新縣,觀賞了中越邊境的友誼關以及美如仙境的德天瀑布。在明仕田園,臺灣同學們喝油茶吃糍粑看蜻蜓點水,大家乘竹筏而行,聽悠悠笛聲、民歌盪漾,淳樸風情感染著每一個人。

  訪舊址:莊重的記憶 永久的銘記

  8月20日,我們參觀了廣西唯一的抗戰類專題博物館——崑崙關,相傳建於秦漢時期,距今已有千年曆史。崑崙關曾發生過多次大規模戰役,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宋狄青與儂智高之戰和抗日戰爭期間的崑崙關大捷。

  參訪過程中,同行的臺灣同胞問:“你們會對這段歷史擁有特殊的記憶從而心存神聖亦或是憤恨嗎?”歷史課本並沒有對崑崙關有過多描述,每個地區開設紀念館的真正含義,並不一定要産生共鳴但一定要銘記:並不是讓你心懷仇恨而是要感激,感激來之不易的時代,並非復仇式的記恨而是因時而變有所警惕,警惕未來可能會再次出現的暴行,所以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只靠空想美好,更需要凝聚團結。

  促交流:共同的血脈,溝通無障礙

  我們聆聽了廣西師範學院歷史文化“臺柱”彭匈老師的講座,參觀了校園的創客平臺、多媒體教室,不禁讓人讚嘆創業風潮的落實、密集資金的流動、公益眾籌的優勢。但商機的紅利必須有所依託,迅速迭代的節奏則需要更加敏銳捕獲,未來世界急需青年學子創新思維的開動。

  在廣西大學的交流活動充滿活力,參觀校史館使臺灣同胞更加深入了解西大的歷史,氣排球友誼賽更是秉承了體育精神,一同參與,一同吶喊。

  授經驗:緊追時代,以人為本

  8天的旅程中,參觀的企業有“以人為本”的技術公司,有以創新、服務為核心的企業,還有在邊疆開闢特色農業基地的臺資企業“兩岸紅”農業公司。廣西的發展速度不容小覷,不僅首府南寧突飛猛進,周邊城市更是借助自然風光和特色優勢,蓄力前進。

  創新創意平臺的崛起和人才緊缺預示著新興産業的突破,廣西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知識密集産業將逐步取代勞動密集産業成為尖端的引領。參觀了南寧中關村雙創示範基地和創客城,臺灣同學們希望,這些創新型企業不要以美學為噱頭打造空殿堂,以小成本去虛張聲勢,而是要利用優惠政策去創造貨真價實的便利。

  談感想:溝通拉近距離,交流增進感情

  此次旅程,很多臺灣學子紛紛坦言收穫到了很多意外之喜,作為一名陪同者,這段記憶同樣銘記於心。

  一路燈火通明,一路慷慨陳詞,大家抒發著不同的理念,卻保留著彼此的初心,消除誤解,歷史的印記誰也無法更改,情懷使然源於記憶與學習,也許一代人的記憶在慢慢衰退,但教育的根基不應忘本,每個人在歷史長河中都渺小至極甚至轉瞬即逝,因此在號稱“自由”的地區更應詮釋“自由”的本質 ,不篡改事實不刻意刪減,在符合實情下按照規則行使權力。多一絲理智、多一份理解,不讓自己在未來的某一時刻隨波逐流。

  彼此學習、互相理解,通過這次兩地學子面對面交流,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拋卻原有的刻板印象,對兩岸的文化、民俗有更深入的了解。雖然只有短短8天的時間,但我們之間的友誼早已搭起橋梁跨越海峽,有心自會相見,願我們再次見面時都能有所成長、有所收穫。(台灣網廣西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通訊員 王琳)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