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廣西臺辦主任:讓壯族“情人節”成兩岸交流重要平臺

2017-01-03 08:5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南寧12月31日電 題:廣西臺辦主任:讓壯族“情人節”成兩岸交流重要平臺

  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

  “2017年農曆三月初三,廣西將邀請臺灣少數民族團體、個人及青少年團體代表約300人左右,參加中華一家親——桂臺各民族歡度‘三月三’活動。”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李東興12月31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李東興稱,農曆三月初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最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們就會聯想到廣西,2014年12月,“壯族三月三”這一傳統民俗,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每年“三月三”廣西全區人民享有兩天假期。

  李東興介紹説,古代壯鄉(包括受壯文化影響的區域各民族)青年男女在農曆三月初三這天,都趕歌圩,拋繡球。歌圩上小夥子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山歌以表達愛意。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夥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繡球贈與意中人,小夥子則報之以毛巾之類的物品,遂訂秦晉之好。因此,“三月三”在廣西也被稱作壯族的“情人節”。

  “如今,‘三月三’的愛情交際功能雖然在淡化,但它已成為壯鄉百姓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在這一天,廣西區內的壯、漢、苗、瑤、侗等各民族都歡聚一堂,舉辦對山歌、搶花炮、打銅鼓、拋繡球、舞春牛等民族特色活動。這一天,壯鄉民眾廣邀賓朋,共度佳節。‘三月三’已成為廣西與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李東興説道。

  2016年,廣西嘗試以“三月三”為平臺,加強與臺灣的文化交流。當年廣西首次舉辦的中華一家親——桂臺各民族歡度“三月三”活動,來自花蓮、宜蘭、臺東等3縣7鄉的近200名臺灣同胞獲邀出席。他們分赴廣西4個市參與當地的節慶活動,體驗壯鄉獨特的民俗風情。

  “2016年‘三月三’,臺灣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族文化考察團成員和壯族民眾一起,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行了太魯閣族錦和壯錦現場編織展示。秀林鄉鄉長李春風表示,壯錦和太魯閣族織物交流,對兩地的民族文化的傳承、弘揚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希望類似的交流活動多舉辦。”李東興説。

  李東興表示,基於兩地民眾的意願,廣西今年將擴大兩地的交流規模,把邀請臺灣同胞的人數擴展到300人左右,並將在廣西的交流地點擴展到8個地級市。

  “兩地的文化交流可以取長補短。”李東興表示,廣西資源型文化産業潛力巨大,但創意文化産業起步晚;臺灣創意文化産業基礎深厚,IT技術成熟,在資金、技術、人才、管理、資訊等方面優勢突出。臺灣先進的創意理念和成熟的研發技術、優秀的專業團隊,與廣西的區位、資源、市場及政策優勢相結合必將是雙贏的結果。

  李東興稱,在文化領域,臺商在廣西投資的桂林愚自樂園和玉林的雲天宮,都取得了很大成功。桂臺也正在密切溝通,設法將已在桂林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印象劉三姐》的成功模式引入臺灣,開演《印象日月潭》和《印象太魯閣》。

  李東興透露,2016年中華一家親——桂臺各民族歡度“三月三”活動被納入國臺辦兩岸重點交流項目。(完)

[責任編輯:趙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