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廣西北海生産性臺資企業發展生機勃勃

2013-03-29 09:0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3月29日南寧消息 近年來,廣西高層連續幾年率經濟文化團訪台交流,極大促進了桂臺經貿活絡,ECFA效應盡顯,落地臺資生産性企業生機勃勃。廣西北海市以其獨特的北部灣地緣東盟區位優勢和良好的投資環境贏得了臺商的青睞,許多在産業發展方面深具影響臺資生産性企業紛紛入駐北海發展,領域越來越廣,規模越來越大。臺商投資的項目已形成以資本、技術為主要特徵的現代製造、電子資訊、皮革業集群和以勞動力密集、産品外銷為基本特色的生産性企業集群。

  北海市的臺資企業借助緊鄰東盟的地緣和區位優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為北海經濟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截止目前,臺商在北海市設立企業43多家,註冊投資額43﹒4億元人民幣,涵蓋電子資訊、酒店、水産加工、水産養殖等領域。2011、2012年,臺資企業進出口總額約160億元人民幣。主要表現為:

  服務週到促進臺企發展,臺資投資領域拓寬産業結構明顯改善。北海市政府為臺資企業,提供了重點企業跟蹤服務,市政府各部門成立重點服務工作小組到府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生産發展中的難題。在所得稅優惠、出口退稅方面出臺優惠政策,幫助臺資企業減輕國際金融危機下的資金壓力,促進了企業的發展。臺商投資除了以往的房地産、流通百貨業外,還涉及到製革,農水産品種養、加工等十幾個門類的生産性産業,有效地促進了北海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各種生産要素的優化組合,加強了北海的經濟實力。

  臺商施榮川通過桂臺經貿與文化交流會平臺簽約,把廣東四條進口PU皮革生産線項目遷來北海,成立北海東紅製革有限公司,以進口黃牛二層藍濕革為原料加工生産皮衣、皮藝、旅遊鞋、運動鞋面革。幾年來,該企業不斷開發與研製皮革新産品,不斷更新先進的皮革設備,已發展成亞洲最大皮革生産基地,産值近10億人民幣,産品銷往歐美日記東南亞等地,進出口總額突破一億美元。北海東紅製革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振皋説,企業之所以取得如此迅猛發展,除了借助北部灣地緣區位優勢之外,還與北海市稅務、關務等政府部門為企業服務和扶持力度加大密不可分,我們的企業因此生産效率提高,通關速度加快,市場信譽好,贏得了高端客戶。

  農業也是臺商在北海投資的重要領域。臺商看好北海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在北海投資種養業,並辦起了全國少有的採用海水養殖、加工、冷凍,蒸發、乾燥生産的螺旋藻基地。北海北聯食品有限公司是臺商周志聰投資興建的水産加工項目,周董事長説,進入北海發展近十年,每當企業遇到實際困難,臺辦就協調有關部門及時解決,如今公司成為廣西首屈一指的羅非魚加工、養殖、銷售、日加工達到60噸的龍頭出口創匯企業。

  “短短的幾年多時間,我們就從北海商業的新兵變成龍頭企業,並且成為本集團在華南地區收益最好的連鎖企業”北海大潤發超市的臺商戴介貞不無感慨,“北部灣經濟區市場為我們臺資企業發展提供不可多得的機遇”

  在經過對眾多臺灣鄉親在廣西發展的調查後,臺灣零售業巨頭的大潤發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作出決定,揮師北海,投資1000多萬美元在廣西建立首家大潤發超市,“吸引著我們的不僅僅是北海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進程中蘊含的巨大潛力,北海政府的誠意和服務更是我們下定決心前來投資的重要因素!”戴介貞講起一件讓他們團隊都十分感動的事:剛來北海,公司看中的場地未完成商務功能區規劃佈局,大型超市建設無法得到商務部的核準。如果按照層層審批、不斷調研,計劃當年9月開業就無法實現。“拿不下核準材料,我們只有撤資”,戴介貞想到最壞的結果。得知臺商的困難後,時任北海市臺辦主任肖仙業在第一時間請示市領導,分管商業、投資和經貿口的北海市政府領導立即召集商務、招商、臺辦負責人聯合會商,研究解決辦法,並提出特事特辦,保證項目落戶北海。短短3天時間,市商務局工作人員就加班加點協同各部門,將常規3個多月都難以辦完的規劃意見書做完,並經有關部門評估審查通過,北海大潤發超市建設計劃也順利得到商務部的核準。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