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南寧賓陽-臺南鹽水“雙炮”文化交流活動啟動

2013-02-01 11:1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這條精品賓陽炮龍將於農曆蛇年正月十五期在臺灣臺南鹽水展演。(圖片來源:廣西臺辦)

  台灣網2月1日廣西賓陽消息 1月31日,南寧賓陽-臺南鹽水“雙炮”文化交流活動啟動儀式在賓陽縣隆重舉行。廣西壯族自治區臺辦,南寧市委、市臺辦代表,賓陽縣委、縣政府、縣政協領導,賓陽縣賓州鎮和縣直單位代表,臺灣臺南市鹽水區代表,賓陽縣炮龍協會及賓州鎮群眾代表共100多人參加啟動儀式。自治區臺辦副主任李文、賓陽縣委副書記黃有光、賓陽縣炮龍協會副會長陳傑出席儀式並致辭。

  啟動儀式在喜慶的氛圍中開始,簡短的致辭過後是隆重的點睛儀式,由賓陽縣炮龍民間藝術大師羅必奎為一條即將赴臺灣展演的炮龍點睛,接著便是赴臺炮龍行前舞龍表演,現場鼓樂齊鳴,鞭炮炸響,將啟動儀式推向高潮。

  賓陽此次赴臺的一條炮龍,是賓陽縣組織業內能工巧匠精心製作而成,共七節長26米,堪稱精品,將空運到臺灣,計劃于2月23日—3月2日,赴臺南市鹽水區等地開展為期8天的“雙炮”文化交流活動,于2月24日(正月十五)即臺南鹽水蜂炮節當天,進行炮龍表演。賓陽縣委副書記黃有光表示,臺灣之行,將全方位展示賓陽炮龍的獨特魅力,將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進一步發揚光大。

  賓陽炮龍協會副會長陳傑對臺灣之行信心十足,他説,經過1個多月的緊張籌備,各項工作基本就緒,赴臺的服裝、道具已經準備好,赴臺舞龍人員都是經過挑選出來的舞龍精英,是多年參加炮龍節舞龍能手,將於正月十五在臺灣展示賓陽炮龍雄風。

  作為“雙炮”交流的主角之一,臺南鹽水蜂炮也在緊張的籌備當中。1月27日,鹽水派出3名師傅抵達賓陽,開始現場製作蜂炮,計劃于2月20日(正月十一),即賓陽炮龍節期間,進行耳目一新的蜂炮觀摩表演。雙方將聯手推介賓州古城,進行兩地“雙炮”文化交流研討、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和文藝遊行、炮龍文藝晚會、燈酒宴等。

  這是兩岸第一次舉辦這一民間文化雙向互動交流,是本年度桂臺兩地文化交流的一大亮點、一大特色。兩地“雙炮”雙嚮往來,互動交流,同場獻技,各具特色而相映生輝,可謂海峽兩岸、桂臺兩地文化交流的一大景觀。

  桂臺兩地“雙炮”互動的形成,是桂臺多年交流的厚積薄發。2009年賓陽與鹽水區開始接觸,雙方發現,賓陽炮龍和鹽水蜂炮雖遠同源,儘管二者製作、活動方式等各具風格,不盡相同,但意含是一樣的,都是人民祈安求福的一項活動,而且都在春節期間舉辦,炮龍在正月十一,蜂炮在正月十五。

  2012年賓陽縣赴臺灣與臺南鹽水區共同舉辦民俗文化交流活動,簽署了《關於進一步促進雙方文化交流的合作備忘錄》,雙方約定建立互訪交流機制,組織炮龍隊定期到訪或邀請臺灣蜂炮隊來訪,使交流活動長期化、機制化。此次活動,標誌著廣西與臺灣的文化交流向臺灣中南部拓展,向民間基層延伸,向實質合作邁進,向常態交流發展。

  賓陽炮龍、鹽水蜂炮這“兩炮”互相找到知音,並深得兩地民眾認同,再一次佐證祖國五千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多元一體。自治區臺辦副主任李文致辭時,希望賓陽縣通過“雙炮”交流活動平臺,深入挖掘兩地“雙炮”文化淵源和歷史根脈,將這一開創性的民間文化交流辦好,形成品牌,並以此為基礎,將雙方交流拓展到農業、青少年等其他領域。

  賓陽炮龍、鹽水蜂炮歷經百年而彌興,飽經滄桑而更盛,已經形成“雙炮”系列文化和文化産業。因為蜂炮,使臺南市鹽水區這個曾經的無名小鎮成為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每年的鹽水蜂炮節,總會涌入無法估計的人潮,特欲躬逢其盛。因為炮龍,使賓陽這個桂中南千年古鎮英姿煥發。賓陽炮龍節舉辦6屆,已經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每年的炮龍節,這個燒炮增光,炸龍助興的“東方狂歡節”,以濃郁的民族色彩,吸引方圓數百里各界群眾甚至區外國外人士踴躍參與,拉動了人潮,催生了商潮。

  賓陽炮龍、鹽水蜂炮“雙炮”文化交流,既根植于歷史,又呼應于當下,既特立而行又相得益彰,既傳承文化又促進經濟,具有廣闊的交流空間和光明的合作前景,必將造福兩岸,惠及民眾。(台灣網、廣西臺辦、南寧市臺辦、賓陽縣臺辦聯合報道)

  瀏覽更多各地涉臺新聞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