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推動交流合作 共促兩地繁榮

2013-07-30 10:34:00
來源:揭陽日報
字號

  □記者 林寶鳳


  “揭陽潮汕機場一個月之內開通兩條對臺直航航線,猶如開闢了兩條空中快速通道,將進一步促進粵東地區與臺灣經濟、文化、旅遊等加強交流交往,有力推動粵東乃至全省對臺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就如何利用直航線路開通帶來的新契機,更好開展對臺工作等問題,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委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鄧榮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我們將以揭陽潮汕機場與臺灣直航為契機,向臺灣同胞廣泛深入地推介揭陽的綜合實力、有利條件和發展態勢,特別是在推動空港經濟、海港經濟發展上,將不斷深化對臺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提高對臺工作實效,實現互利雙贏。”鄧榮賢説。他介紹,我市地處粵東,是全省對臺工作重點市,全市在臺人員共14萬多人,大多數是1949年前遷居臺灣謀生的。改革開放以後,有部分人已回家鄉投資辦企業或捐資辦公益事業,為兩岸關係發展和家鄉建設作出一定的貢獻。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臺資企業78家,臺商238人。近年來,每年到揭陽旅遊、考察、探親、交流的臺胞達3000人以上,而每年我市共接待臺胞臺屬4000多人次。
  “我市對臺工作有四大優勢。一是民間文化優勢。三山國王文化是我市乃至我省獨有的民間文化,是閩南人、臺灣人、潮汕人、客家人的共同信仰,揭西三山國王祖廟始建於隋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是臺灣410多座三山國王廟的祖廟,在臺有信眾600多萬人,成為我市對臺交流聯絡的平臺和紐帶。二是語言優勢。我市的通用語言為潮汕話及客家話,與臺灣的閩南話接近,有利於與臺胞的語言溝通。三是地緣優勢。我市接近臺灣,有109.5公里的海岸線,在惠來縣設立了臺灣漁民事務工作站,作為與臺灣漁民交流接待聯絡的平臺。四是僑胞眾多的優勢。我市有海外僑胞320萬人,相當部分與臺灣有經濟和其他各方面的聯繫。”鄧榮賢介紹説。
  隨著海西經濟區建設的推進,我省對臺工作的不斷深化,粵東地區與臺灣的人員往來日益密切。如何利用直航線路開通這一契機,推動揭陽與臺灣的合作交流,從而促進兩地經濟發展?對此,鄧榮賢侃侃而談。他説,市臺辦接下來將具體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打造三山國王文化特色品牌。一方面,加大力度做好揭西縣三山國王祖廟綜合開發項目招商引資工作,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工作思路,加強經貿、文化、旅遊,尤其是三山國王文化的交流交往工作;做好島內民眾的來訪接待。另一方面,加大赴臺交流考察工作力度,並邀請臺灣潮州社團、臺北潮州同鄉會、高雄潮州同鄉會、雲林大碑鄉太和街三山國王宮廟管委會等民間社團,組織信眾到揭西三山國王祖廟開展進香活動,組織社團的會長、主委到揭陽開展民間文化交流活動,增強他們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有效促進揭臺各領域交流,提高揭陽在臺的知名度。二是拓寬三山國王文化研究領域。積極推動揭陽職業技術學院“揭陽三山國王文化研究所”相關事務的拓展工作;舉辦揭陽三山國王文化論壇,共同探源三山國王文化,研討如何儘快推進三山國王祖廟綜合擴建項目建設,打造揭陽特色文化品牌。三是加大對臺招商引資力度。協助做好揭陽高新區“臺灣産業園”的招商引資工作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