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肖德源:在戰勝困難與挫折中發展事業

2013-05-17 13: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5月17日中山消息 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而中山市臺聯會副會長肖德源始終是笑看人生。

  中山市冠達傢具製造有限公司“掌門人”肖德源,由於同時身為市政協委員、市臺聯會副會長、板芙鎮商會副會長等職務,多年來一直受到各界關注,但其低調、沉穩的行事風格,卻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形式的採訪,很少人知道他的經歷與故事。近日,筆者與他一次偶然的閒聊,導出了他的一些心路歷程。默然回首,肖德源百般滋味在心頭,其對人生走過的每一步既高興,同時又有幾分酸楚。高興的是,自己創辦的企業走上正軌並逐步發展壯大;酸楚的是,這份收穫來得太艱難了。

  少小更事

  肖德源有不幸的童年,12歲時久病的母親去世,只靠父親做點小生意維持一家生活,家境十分貧寒。為了不耽擱學業,他的父親咬牙供他上學。常言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十分明白父親讓他上學所承受的壓力,為了不辜負父親的苦心,他學習十分用功,成績連年優秀。同時為了減輕父親的負擔,每天他都是早早把功課做完後,主動幫助父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16歲時,由於經濟拮據,加之父親長期超負荷勞累,身體日漸消瘦,不忍父親體弱勞碌的他毅然放棄學業到供銷社工作,以補貼家用。

  好事多磨

  肖德源由於勤奮踏實肯幹,業務上手後,供銷社安排他在土産收購站工作。改革開放後,肖德源以定額上繳的形式承包了土産收購站,並改變經營模式,將收購回來的木茨加工成生粉,以提升産品附加值,獲得成功。積累到初級資本後,他嘗試投資城郊小型房地産,由於規模不大,收效甚微。1992年,他與三個朋友合作為外商加工木工藝裝飾品,鋻於資訊不靈,經驗不足,不到一年虧損了130萬元,後其朋友無力支撐,知難而退。肖德源遭受到事業第一次失敗的打擊。
1994年東山再起,重頭再幹。這次肖德源與一港商合作,當業務量達到一定水準,眼見曙光初露,正思量如何進一步擴大發展之時,港商突然破産,留下200萬債務。舊債未清,又添新債的肖德源所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但他並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就此消沉,而是積極、勇敢地面對困難。經過短暫的休整後,他又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恢復了生産。在他的苦心經營下,企業沒過多久就進入良性迴圈,生産穩定,銷路逐步打開。 

  踏實前行

  冠達傢具製造有限公司專業生産各式房間組系列、客廳傢具、美式、倣古傢具系列、金屬木器結闔家具等,經過肖德源多年不懈的開拓,産品遠銷北美、西歐、東南亞等國家,並與世界著名貿易商建立友好貿易關係。2004年,雖然美國針對輸美傢具實施懲罰性關稅,業界面臨重大損失,但肖德源以其獨到的經營理念,有效地規避了來自美國市場的風險。同時在2005年以保留原有6000平方米舊廠房的基礎上,再建15000平方米新廠區,以滿足業務擴展需要。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一直以來都是讓訂單排隊的“冠達”明顯感到吃力,訂單數量縮減,特別是在2008年、2009年間,“冠達”更是力不從心,困難重重。面對經營難題,肖德源泰然處之,繼續勤奮實幹,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為保持自己的優勢和自身的發展需要,“冠達”不斷革新技術,提高生産效率,同時加強管理、培訓,搞新産品開發,拓展市場,使企業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健康發展。

  在一個又一個困難中跌倒,又從一個又一個困難中站起來,肖德源就像北方的白楊樹一樣,凜冽的寒風和冰冷的大雪使他變得更挺拔、更堅強。更可貴的是,作為臺屬,他在疲於發展事業的同時,熱心臺聯會務,出錢出力,並樂於奉獻,捐助公益慈善事業,回饋社會。(台灣網中山市臺辦通訊員林小靜)

[責任編輯: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