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心手相連-“河臺青年學生客家風情體驗營”活動側記

2012-11-21 09:4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青年學生合影留念。(圖片來源:河源市臺辦)

  台灣網11月21日河源消息  悠悠東江水,濃濃客家情,兩岸皆同胞,心手緊相連。11月6-10日,來自臺灣“喜來臺教育聯盟”成員學校的崇右技術學院、蘭陽技術學院、醒吾技術學院和臺灣“中國文化大學”、中興大學的32名師生,與廣東河源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們共同開展了“河臺青年學生客家風情體驗營”活動。

  這次活動係“粵臺青年文化周”系列活動之一,由河源市人民政府主辦,市臺辦和河職院承辦。活動以客家風情體驗為主題,兩地高校師生交流互動為主要形式開展。

  6日,臺灣高校師生一行在珠海市臺辦、河源市臺辦、河職院負責人的陪同下,參觀了珠海市的橫琴新區、城建檔案館、珠海漁女和陳芳故居,了解感受了經濟特區、濱海城市的發展歷程、建設成就、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在活動中,臺灣師生一行受到了珠海市臺務局的熱情歡迎和接待,該局局長莫錦華與崇右技術學院校長梁榮輝先生進行了暢談並相互交換了紀念品。

  7日上午,臺灣高校師生一行前往中山市參觀了孫中山故居。在孫中山紀念館裏,師生們聚精會神聆聽了偉人革命歷程的介紹。中山市臺務局副局長陸文偉還向師生們介紹了中山市的人文社會特色,使師生們對中山市敢闖務實的人文特質、經濟建設的卓著成就、文明宜居的城市形象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對中山先生“天下為公”的偉大情懷、花園般的城市、熱誠盛情的款待感動不已。

  7日晚上,河源市隆重舉行宴會歡迎前來參加活動的河臺兩地高校的師生。副市長章權代表市政府對臺灣師生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介紹了河源的市情和風土民俗。章權指出,河源是一個新興城市,是客家人開發嶺南最早的地區之一,也是孫中山先生祖先入粵始祖地。多年來,河臺兩地大力開展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極大增進了兩地同胞對客家文化同根同源的認識,為傳承和弘揚客家文化作出了貢獻。章權希望河臺兩地青年在交流中加深了解,建立友誼,增進共識,投身於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偉大事業中去,為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推進祖國統一進程而共同奮鬥。宴會由市政府副秘書長鄺偉毅主持,省臺辦副主任蔣長芳,廣州市臺聯會長鄭廣臺、副會長廖如,河職院校長劉安華、校黨委副書記韋榮、副校長賴小景,市臺辦主任謝昉柱、副主任黃建中、李斌及東源縣、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等一同參加了活動。

  8-10日,體驗營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兩地師生相互結對參觀了河職院校園、市恐龍博物館、臺資企業,遊覽了蘇家圍和萬綠湖,還舉行了大學生交流論壇和聯歡晚會,使兩地師生通過接觸交流,近距離體驗了河源客家風情和風景名勝,增進了了解,建立了友誼。在校長交流座談會上,河職院還與“喜來臺教育聯盟”和崇右技術學院簽訂了校際交流合作協議,推動兩地高校在師生互訪、人才培訓、專題講座、學術交流等方面建立合作互惠關係。

  體驗互動,貫穿了整個活動全程。兩地師生觀看了客家娘酒、客家豆腐製作過程和客家婚嫁表演、客家山歌表演。在當地村民的指導下,臺灣學生黃依涵還親自參與了製作客家豆腐。她説,製作豆腐的過程很有趣,讓自己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也感受到客家人熱情、純樸、好客。在遊覽萬綠湖時,臺灣師生不時用相機、手機拍照,記錄下河源的如畫美景。在交流論壇和聯歡晚會上,兩地大學生從陌生到熟悉,爭相展示自己的個性和才藝,雷言雷語,精彩表演,博得掌聲笑聲響徹全場。

  這次“河臺青年學生客家風情體驗營”活動,讓第一次來河源的臺灣青年學生與河源的青年學生不但增加了彼此了解,更是建立了深深的情誼。臨別時,兩地學生們相互擁抱、拍照、留下聯繫方式、互贈紀念品,更多的是流下了依依不捨的淚水,一次次的道別,又一次次的返回,道不完,説不盡,難捨難分……。河職院大三學生劉麗娜説,這是第一次與臺灣同學接觸,雖然交流時間短暫,但感情很融洽深厚,希望以後有機會到臺灣了解當地的風俗文化,也希望臺灣學生再來客家古邑體驗客家風情。來自崇右技術學院的學生蔡俊宏説,沒來河源之前,以為河源是一座新城市,而通過體驗,得知河源歷史文化悠久,具有傳統與創新的特色,當地的客家人都熱情好客,期待能再次來河源。更多的臺灣學生表示,一定會再來大陸再來河源,共敘兩岸同胞情誼。(台灣網、河源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郭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