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廣東省汕頭市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成立

2012-11-13 09: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1月13日汕頭消息  日前,汕頭市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成立,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等發來賀詞。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辦公室主任蘇健,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廟董事朱金池,市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主席張第高,潮汕星河獎基金會會長洪琦爐,市發改委調研員麥錫明,和兄弟協會領導等共210人參加會議。

  60名會員和17名理事,表決推舉以《綠竹村風雲》長篇小説聞名全國農民作家王杏元為會長,林春城為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林楚洪、林俊聰為副會長,名譽會長謝得中、柯宗愛,名譽顧問曾楚楠,文化顧問董建偉、林錫彬、楊文才。

  媽祖林默娘(933—960),是閩南莆田湄洲島人,誕辰為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自小識天文、懂醫理、善舟楫、常救人,年僅28歲而亡,鄉民祀之為“神女”,被歷代皇帝封為“順濟”、“紹興”、“靈濟”、“天妃”、“天后”等,俗稱“媽祖”,在我國東南沿海、臺港澳及東南亞各國、法國、比利時、加拿大等都建有天后宮(俗稱“媽廟”)。媽祖文化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媽祖宮廟為主要文化活動場所,以傳説、祭祀、巡安、廟會等為傳播途徑,是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信俗文化。2009年9月,媽祖文化以“媽祖信俗”名稱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獲得成功,標誌著媽祖文化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産。

  據書籍所載,潮汕目前媽宮逾百座,單小小的南澳島就有18座,最早創建的是宋朝南澳島深澳媽宮和元代媽嶼島老媽宮(1993年重建)。臺灣盛行媽祖文化,近數十年來與大陸交流密切。其媽宮除從湄洲祖廟傳去之外,也有從潮汕傳去。例如,清嘉慶元年(1796)彭維業從汕赴臺時請一尊媽祖聖像,供奉于新竹鹿寮坑中脈之麓,成為鹿寮坑、山豬湖、橫山、沙坑、大肚共5莊唯一守護神,故稱為五和宮媽祖廟。

  汕頭市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成立後,將與臺灣媽宮管理、研究團體加強文化交流,共同搶救媽宮史料、弘揚兩岸媽祖文化,振興媽宮旅遊熱,並開展建設媽祖壇神龕完善媽祖信俗場所配套、編輯出版《潮汕媽祖》雜誌傳播媽祖文化、收集整理出版《潮汕媽祖宮廟志》、全力打造媽祖文化主題公園、發展潮汕特色民俗文化旅遊景區等工作。協會副會長、省搶救民間文化遺産專家林俊聰作並書賀詩曰:“浩蕩神恩千載長,一帆風順佑漁鄉。默娘文化紅花艷,兩岸交流溢馥香。”(台灣網、廣東省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郭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