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媽祖——從“海上守護神”到兩岸交流“使者”

2012年05月21日 09:2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湄洲島5月19日電 (記者 陳小願)福建莆田市湄洲島媽祖祖廟供奉的媽祖,長期以來被人們信奉為“海上守護神”,如今她也是兩岸交流的“使者”。

  媽祖原名林默娘,是宋代時湄洲的一位傳奇人物,相傳她從出生到滿月都不啼不哭,所以取名“默娘”。林默娘秉性聰穎,善觀天象,特別擅長拯救海難。在湄洲島“羽化升天”後,人們尊稱她為媽祖或娘媽。傳説媽祖常顯靈拯救海難,護佑船隻,因為被尊稱為“海神”,其在大陸、臺灣、東南亞甚至歐美等地,擁有超過2億信徒。

  “海峽兩岸記者海西行”聯合採訪團近日走進湄洲島,共同瞻仰這位兩岸民眾共同信奉的海神。

  在媽祖像前雙手合十,行過祭拜之禮後,臺灣三立電視臺記者謝璧蓮説,兩岸信奉媽祖的民眾都有很多,媽祖文化的傳播促進了兩岸民眾的交流,媽祖儼然成了兩岸交流的“使者”。

  據介紹,宋代時,媽祖信仰習俗便被帶到臺灣。從南宋開始,臺灣民眾就有渡海到湄洲島朝拜媽祖、從湄洲媽祖祖廟請媽祖神像回臺供奉的習俗。

  目前,臺灣有媽祖廟1000多座,2300多萬台灣民眾中有約半數信奉媽祖。臺灣大甲鎮瀾宮媽祖南下“繞境”8天7夜的年度盛會,每次都吸引超過百萬朝拜進香的信眾。

  由於歷史的原因,海峽兩岸一度處於隔離狀態。然而,媽祖文化以它民間信仰的強大凝聚力,推動著兩岸民眾之間的交流。

  1987年農曆九月初九,海峽兩岸近10萬名媽祖信眾在湄洲媽祖祖廟共同參與“媽祖千年祭”紀念活動,揭開了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新序幕。

  1989年5月,臺灣宜蘭縣蘇澳南天宮董事會組織了20艘漁船共224名信眾,衝破重重阻力,從海上直航湄洲島,開創了1949年後兩岸大型船隊直航的先例。

  1997年1月24日至5月4日,湄洲媽祖金身巡遊臺灣102天,朝拜民眾達1000多萬人次,成為當時兩岸民間民俗文化交流史上影響最廣泛的活動。

  2002年5月8日至12日,湄洲媽祖金身首次從海上直航巡遊金門5天,第一次實現了湄洲島與金門之間的客運通航。

  2004年5月10日,湄洲媽祖祖廟祭典團從福州馬尾港乘船,首次直航馬祖,參加馬祖天后宮重修開光慶典。同年10月30日,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在莆田市湄洲島成立,50多家臺灣媽祖文化研究機構成為創會會員,為兩岸民間文化交流走向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6年9月,臺灣大甲鎮瀾宮組織臺灣媽祖信眾湄洲謁祖進香團4300多人,經金廈航線到莆田媽祖祖廟,成為當時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兩岸宗教文化交流盛事。

  除湄洲媽祖祖廟外,泉州等地的天后宮,在兩岸媽祖文化交流史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2002年7月23日,臺灣第一個媽祖廟——澎湖天后宮媽祖前往其祖廟泉州天后宮,實現了50多年來澎湖和泉州兩地間的海上直航。同年7月25日至8月9日,泉州天后宮媽祖也穿越海峽直航澎湖進行會香。

  近年來,兩岸關於媽祖文化的活動越來越頻繁,各種學術研討活動經常召開。2011年,“保護世界遺産,弘揚媽祖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湄洲島召開,海峽兩岸30多所高等院校、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逾百人出席,共同研討媽祖文化的保護與弘揚。定於今年6月召開的第四屆海峽論壇也將舉辦媽祖文化活動周。(完)

[責任編輯:段方君]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