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廟見證濃濃鄉情 虱目魚期待早日登陸
台灣網3月29日臺南消息 3月28日,福建省閩臺合作交流團來到臺南鹿耳門聖母廟參訪。
這座建於當年鄭成功收復臺灣時最早登陸地的媽祖廟前,許多當地信眾和鄉親敲起大鼓迎接交流團一行。在此舉行的第五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産品採購會、鄭成功開臺350週年書畫攝影展等活動,吸引了眾多兩岸鄉親積極參與。大家都期盼閩臺信仰文化和農産品貿易等基層交流提速。
“祖籍福建的臺灣鄉親90%來自閩南。就拿民族英雄鄭成功來説,他對臺灣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作出巨大貢獻,贏得兩岸鄉親的共同敬仰。”華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少牧隨團來臺南,他認為,閩南文化在臺灣的延播,讓閩臺之間的交流往來特別融洽。他本人就參加過多次海峽兩岸民間文化研討會,這些文化交流讓兩岸間的溝通更為緊密、更為順暢。
陳少牧説,近年來,閩臺合作舉措持續推出,加速了兩岸文化、經貿等方面的交流融合。“這一次,我們就是通過‘小三通’從廈門經金門來到臺灣的,兩岸的距離其實就是這麼近。閩臺文化歷史一脈相承,通過文化搭臺、經貿唱戲,讓閩臺産業優勢互補融合,時不我待。”
廈門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榮譽會長吳進忠在閩投資超過20年,他的企業每個發展里程碑都在廈門。作為鹿耳門聖母廟所在地臺南市安平區的鄉親,吳進忠此次特意趕回家鄉迎接福建交流團一行。親身見證過廈金直航、廈門至臺北和臺南的空中直航,吳進忠認為,兩岸“大三通”的實現和民間交流如此熱絡,正是因為兩岸有著共同的歷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小時候我就常來媽祖廟,那時候就知道它是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帶來的;後來到福建投資建廠,發現那裏也有很多拜謁媽祖的鄉親。閩臺之間最親近,當然要常來常往。”
吳進忠還表示,“大三通”時代,閩臺不僅要繼續加強民間往來互動,更要借助政策利好,著力經貿,拓展閩臺文化、經貿交流合作。他認為,福建交流團此次鄉情之旅,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福建開展對臺文化交流的空間大、資源豐富,閩南文化、媽祖文化、客家文化等福建祖地文化與臺灣淵源深厚。目前,我省登記的涉臺文物單位有1076處,佔大陸總量的80%,其中列入國家級的有33處。還建有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閩臺緣博物館、漳州族譜對接館、湄洲媽祖祖廟等享譽兩岸乃至全球的涉臺交流基地,常年舉辦各種形式的民俗展示、節慶典禮、文化研討、文藝匯演、族譜對接等交流活動,對臺交流呈現出內容多元化、往來熱絡化、亮點常態化、項目品牌化、活動持續化、對接雙向化的特點。
萬名福建鄉親遊臺中首發團啟動,“海峽旅遊”進入拓展島內中南部客源市場的新階段。福建交流團此次行程包括臺中、嘉義、臺南等中南部地區,這讓許多當地鄉親尤其是農産品業者更加看好閩臺合作的前景。
臺灣雲林農産物流中心公司是當地鄉鎮農會聯合成立的農産品銷售公司,曾與福建閩臺農産品市場合作承辦多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産品採購訂貨會。公司總經理余讚宏對進一步密切兩岸農産品貿易往來非常關注,特意將自己的建議整理好,親手交給蘇樹林。
余讚宏認為,ECFA為兩岸農産品交流合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閩臺應當在此方面率先突破。他建議,在福建建立臺灣農産品直銷免稅平臺。“泉州的閩臺農産品市場有大型的交易場所和倉儲、冷凍、保稅倉,是建立免稅平臺的最佳地點。”余讚宏認為,閩臺先行創建兩岸農産品更便捷通道和免稅平臺,將降低臺灣水果等農産品輸入成本,讓更多臺灣農民尤其是中南部農民直接受惠,實現兩岸農業的雙贏。
臺南市玉井區農會、雲林縣農産品物流中心等島內中南部農業企業和農會組織,參加了農産品採購會。海中鮮水産開發行相關人士認為,ECFA全面實施和海西的獨特優勢,讓他們將臺灣最著名的特産虱目魚銷往大陸更有底氣了。“虱目魚相關産品目前在大陸還是推廣階段。福建應當是虱目魚‘登陸’的最佳通道。希望省長和福建鄉親多幫忙宣傳,讓更多的大陸鄉親都知道。”許多中南部農産品業者也希望多舉辦臺灣農産品説明會,加速兩岸農産品通道的整合和市場的拓展。(台灣網、福建省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