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三十二年矢志不渝守初心 三代人扎根中原譜新篇
2025-11-06 21:22: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中國臺灣網11月6日訊 龍湖之畔,書香浸潤;嵩山之側,桃李芬芳。當2025年的晨光灑滿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的林蔭道,這所由豫籍臺灣教育家王廣亞博士創辦的學府,已然走過了三十二載春秋。從1993年破土奠基到如今躋身河南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重點培育單位(A+),從單一經貿專業到涵蓋八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高校,升達的發展史冊上,清晰鐫刻著王廣亞、王淑芳、王新奇三代教育人 “教育報國、回饋桑梓” 的初心傳承,更書寫著新時代民辦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生動答卷。

鄭州升達大學。(中國臺灣網發)
初心接力:三代人的中原教育情懷
1993年,年過七旬的王廣亞博士懷揣著對故土的眷戀,毅然回到河南老家,斥資創辦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這位在海峽兩岸創辦十余所學校的教育家,將“勤儉樸實、自力更生”的校訓刻在基石上,自己卻奔波多地籌建學校,一張老舊書桌既是辦公桌也是床鋪,把畢生積蓄悉數投入教育事業。“效倣孔子興辦教育,讓家鄉子弟享受到優質教育”,這份質樸的初心,成為升達發展的精神原點。
建校之初,王廣亞的女兒王淑芳身體力行,在她的推動下,“每日升旗”成為升達學子的必修課,愛國主義教育從儀式走向日常,為學校後來的養成教育體係打下了堅實基礎。
2010年,王廣亞的外孫王新奇做出了同樣堅定的選擇——放棄香港的高薪工作,回到升達投身教育管理。“外公的書桌還在,家鄉的教育需求還在,這份責任不能丟。”如今已是學校董事長的王新奇,用行動延續著三代人的教育承諾。
從王廣亞博士提出“三三三”制辦學要點,到王淑芳女士深化禮儀教育,再到王新奇博士構建“一核三化,五維協同”育人體係,升達的教育初心在三代人手中不斷傳承升華。2025年,王新奇榮獲河南省“百姓學習之星”稱號,成為新鄭市唯一獲此殊榮的高校教育工作者,這份榮譽正是對他“以學育才、知行合一”辦學理念的最佳印證。

鄭州升達大學。(中國臺灣網發)
育人革新:王新奇引領的養成教育蝶變
民辦高校既要教好學,更要育好人。這是升達始終秉持的教育信念。面對民辦高校普遍存在的“品德教育虛化”“勞動教育弱化”等痛點,學校在繼承創辦人教育思想的基礎上,逐步構建起獨具特色的養成教育體係,推動“升達現象”向“育人范式”跨越。
學校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日常教育深度融合,形成了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核心,“標準化、品牌化、常態化”為路徑,涵蓋國旗教育、勞動教育、感恩教育、禮儀教育、好學教育的“五維協同”模式。制定《學生操行考核管理辦法》,將升旗出勤、宿舍整潔、勞動表現等18項指標納入考核,直接與獎學金、就業推薦挂鉤。數據顯示,實施標準化管理後,學生宿舍整潔達標率,課堂出勤率穩步提高,曾經的“小事”變成了育人的“大事”。
勞動教育是學校著力打造的育人品牌。年均投入330萬元,劃分143個勞動責任區,要求大一學生每日參與半小時勞動。開設勞動教育課程,“勞動日記”字里行間記錄著從“怕勞動”到“愛勞動”的轉變。在感恩教育中,學校設立“感恩樹”種植活動,組織校友幫扶基金,讓“感恩于心、報恩于行”成為升達學子的共同特質。而在國旗教育中,由學生組成的國旗班每日清晨準時升旗,三十余年從未間斷,愛國情懷在晨光中代代相傳。

鄭州升達大學。(中國臺灣網發)
內涵躍升:近年發展的硬核成績單
辦教育既要守初心,更要謀發展。學校始終堅持“質量立校、內涵發展”戰略,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科研創新等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學科專業建設多點突破。如今已構建起51個本科專業、9個省級重點學科的學科體係,涵蓋經、法、教、文、理、工、管、藝八大門類,緊扣河南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增設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建造等新興專業,其中會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5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專業,3門課程獲評國家級一流課程,23門課程入選省級一流課程。招生數據顯示,2025年學校歷史類和物理類的錄取分數在省內22所民辦本科高校中均排名第二,成為考生報考的熱門選擇。
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構建“高標準引進、全方位培養、多維度激勵”的師資建設體係,讓“教學需要萬金不惜”的承諾落地生根。目前教職工達2300余人,高級職稱教師佔比近40%,碩博士學位教師佔比超88%,擁有省市級優秀教師、教學名師百余人。為激發教師活力,設立“淑芳師德獎”,建立校、院、教研室三級質量監控體係,組建學生質監聯盟,形成了全員參與的質量保障閉環。
產教融合與科研創新齊頭並進。學校打造了智能會計、騰訊雲數智、京東雲鄉村振興電商、工業元宇宙等5個行業產業學院,引入120多家企業進校園開展實踐教學。學生在產業學院中參與真實項目研發,實現“學習與崗位無縫對接”。科研領域同樣成果豐碩,近三年獲省級以上教學科研獎勵200余項,承擔省廳級以上研究項目千余項,橫向課題到賬經費超千萬元,發表學術論文三千余篇,先後獲評河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先進單位和科研管理工作先進單位。辦學條件持續改善為發展注入動力。現有龍湖、登封兩個校區,佔地2203畝,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320萬余冊,建成高集成度智慧校園平臺,為師生提供了優質的教學科研環境。

鄭州升達大學。(中國臺灣網發)
開放擔當:豫臺交流與社會服務的升達作為
教育既要扎根中原,也要放眼世界。學校全力打造“豫臺交流的典范”,同時以實際行動踐行高校社會服務使命。
在兩岸交流領域,已與臺灣苗栗育達商業科技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合作,自2011年起持續組織學生赴臺插班學習,累計派出交流生千余人次。多次舉辦兩岸國貿金融實踐教學研討會,組織“孔子行腳”“臺灣大學生中原文化行”等活動,讓兩岸青年在文化交流中增進認同。創辦人王廣亞一生推動兩岸教育融合,如今,升達的兩岸交流模式已成為豫臺文教合作的標桿案例。
國際化辦學步伐不斷加快。與美、英、德等60多個國家的高校建立校際合作關係,開展聯合培養、教師訪學、學生研學等項目,還與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高校合作培養博士,讓師生充分享受到國際化教育資源。

榮譽證書。(中國臺灣網發)
服務地方發展彰顯高校擔當。繼續教育學院打造“技能賦能,服務社會”項目,針對地方企業員工、鄉村幹部開展技能培訓,該項目獲評2025年河南省“終身學習品牌項目”。京東雲鄉村振興電商產業學院培養的學生,深入河南鄉村開展電商助農,幫助農戶銷售特色農產品超千萬元。在疫情期間,升達師生組建志願服務隊,參與社區防控、物資配送等工作,用實際行動詮釋“愛國愛校”的升達精神。
繼往開來: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三十二載櫛風沐雨,十五萬學子茁壯成長。站在新的歷史節點,升達學院已榮獲河南省文明校園、優秀民辦學校、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多項榮譽,2025年入選河南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重點培育單位(A+),標志著學校發展邁入新階段。
未來五年,鄭州升達大學要建成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接緊密、質量一流的應用型民辦本科大學。學校將繼續深化養成教育改革,推進學科專業升級,重點建設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興交叉學科;持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一批高水平學科帶頭人;擴大產教融合廣度深度,打造更多產業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學院;深化兩岸教育交流,構建國際化人才培養體係。
從創辦人王廣亞的一張舊書桌,到如今矗立在中原大地上的現代化校園;從三代人的初心接力,到十五萬學子的成長成才,升達學院的三十二年,是中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生動縮影。“我們守的是教育報國的初心,譜的是立德樹人的新篇。”
龍湖潮起,嵩山在望。升達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扎根中原沃土,傳承教育初心,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續寫三代人教育報國的嶄新篇章。(中國臺灣網、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琳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