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寒心愈暖 豫臺情更濃——2025“河南省兩岸青年融冬之旅”活動側記
台灣網2月6日訊 “豫見河南,夢魂縈繞,大美中原,河山綿繡。”
“這幾天讓我們體會到了滿滿的人情溫暖,也印證了‘人,才是最美的風景。’”
......
1月13日至23日,2025“河南省兩岸青年融冬之旅”系列活動成功舉辦。本次活動以“弘揚中華文化 共創美好未來”為主題,共邀請來自島內的青年教師、在讀大學生、青年運動員、自媒體達人、少數民族青年代表以及職業教育師生代表等共計160名臺灣青年參加。11天裏,臺灣青年們分為5個團組,圍繞“校際交流、武術切磋、民族融合、職業教育”4條主線,分赴鄭州、洛陽、開封、安陽、焦作、三門峽、漯河等地,沉浸式體驗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近距離感受祖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脈動。
立足高校職能 強化校際交流
臺灣高校師生走進鄭州大學。(台灣網發)
深化兩岸交流,教育是橋梁,希望在青年。此次系列活動之“豫臺青年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習冬令營”由鄭州大學承辦,邀請臺灣高校師生來豫參訪交流。活動期間,臺灣高校師生走進鄭州大學,參觀校史館、“中華源”考古實驗室、荷球發展研究中心等場館,全面感知大陸高校在校園文化、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實力與成就。“校園很大!”“街道很漂亮!”“文化氣息很濃!”這是臺灣同學們最直觀的感受。
此外,鄭州大學和臺灣來訪高校教師還就交換生項目、學術交流及科研合作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雙方均表示希望進一步擴大交流規模、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層次,推動兩岸高校交流互訪、增進校際友誼,共同提升學校學科建設水準,助推兩岸教育事業融合發展。
依託文化資源 促進民族融合
臺胞們遊覽龍門石窟。(台灣網發)
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融合之魂。臺灣少數民族交流團首次來豫參訪,行程主要圍繞探究民族融合歷史及大陸少數民族政策展開,團員通過體驗中華傳統民俗,感悟兩岸同根同源的血脈聯繫與文化傳承。
在豫期間,參訪團觀看了豫劇表演,並向豫劇演員們學習豫劇動作;體驗了非遺拓片,感受高浮雕傳拓這項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打卡《只有河南 戲劇幻城》,被一場場生動的劇目深深震撼。“一場場戲劇真的是非常壯觀!整個舞臺設計、燈光、演員都非常專業。通過這一部部戲劇了解了更多中華歷史。”這是臺胞們觀看戲劇後的真實感受。
參觀中國文字博物館,讓團員了解漢字起源、華夏民族形成與發展脈絡的同時,著重展示少數民族文字與發展歷程,讓他們了解漢字對古代少數民族文字創制産生的重要影響。在老家河南家譜館,團員們認識到各民族在文化上的緊密聯繫和共同根源。團長根瑋晨(賽夏族)表示,雖然找不到自己的家譜,但他們族群也像漢族一樣按照字輩來取名,從這裡可以看出,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各民族文化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與中華文化相互依存、互相促進。
在洛陽龍門石窟,向團員們講述孝文帝拓跋宏的“説漢語、穿漢服、改漢姓、通漢婚、習漢禮、用漢制”等一系列“漢化改革”,以及大陸當前“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係”的少數民族政策,充分展現大陸扶持少數民族區域發展的成就。團員們聽得非常認真並感嘆,“在大陸,漢民族對少數民族是尊重的。政府不僅將很多優惠政策給予少數民族,也形成了整體社會尊重少數民族的氛圍,我們真的很羨慕。”
共赴武術之約 暢敘兩岸友情
體育武術參訪團遊覽少林寺。(台灣網發)
河南是武術大省,也是武術強省,更是少林與太極兩大拳種的發源地。體育武術參訪團以“武術尋根”為主線,以武會友,切磋探討。參訪期間,團員們分別觀看了鄭大體院武術隊和少林寺武術館帶來的精彩武術表演。表演隊員們功夫紮實,展現了武術運動的獨特魅力,給在場的臺灣青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大家忍不住大呼“過癮”!團員們還在少林武僧帶領下學習了少林傳統武術小紅拳,並就散打、格鬥與傳統武術的技術特點進行了交流。一名臺灣“首來族”青年説:“抱著疑慮來,帶著希望回,到這裡才知兩岸武術同宗同源、一脈相承。希望還能有機會再到河南參訪交流或實習就業。”臺灣體育大學的同學表示,“參訪的時候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禪修和武術的哲學思想,也打破我對大陸的認知。沒來前,都只能靠電視劇和新聞來了解,但實際親身體驗覺得大陸發展變化太快了。”
發揮産業優勢 深化職教合作
參訪團走進海一雲商集團。(台灣網發)
這次活動立足河南産業發展特色優勢和兩岸職業教育發展特點,聚焦兩岸青年高度關注的創業創新、科技發展、新質生産力等熱點議題,側重新興科技領域,選擇從時下年輕人喜愛的潮流元素切入,挑選大咖國際(蜜雪冰城飲品生産基地)、海一雲商(電商直播平臺公司)、衛龍(辣條)食品有限公司等作為臺灣職業教育院校師生來豫參訪交流的主場地,為臺灣職業教育提供豐富的教學案例和實踐參考,搭建兩岸人才培養的溝通橋梁,進一步深化兩岸職業教育的交流與合作。
在蜜雪冰城飲品生産基地和衛龍食品有限公司,參訪團看到了河南食品頭部企業在研發創新、自動化設備應用等方面的成就;走進海一雲商,現場體驗直播帶貨,臺灣青年學子們感受到大陸在數字經濟時代的産業創新活力。
在迪空間 新能源汽車科普館,參訪團了解新能源汽車的“成長故事”,親身體驗自動泊車、原地掉頭等智慧功能,感受大陸新能源汽車的科技魅力;製作木質太陽能小汽車,從車身拼接、車輪安裝到太陽能板調試,最後再給車子上色,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團員們享受機械製造的樂趣。“大陸的汽車發展進程,真的刷新了我們的認知,能夠研發出如此智慧的新能源汽車,對全球環保做出巨大貢獻,超讚!”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此次交流活動臺灣青年記錄了大量在祖國大陸的美好瞬間。大家不禁讚嘆,大陸基建如此便利,大陸科技如此進步,大陸同胞如此友好,來到河南,也愛上了河南!在分別之際,更有臺灣同學留下詩句:“憶河南、憶河南,才到河南再見河南,莫笑離人淚潸潸,人回臺灣、心留河南。”(台灣網、河南省臺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