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臺胞聚武昌 迎新春話團圓
台灣網1月25日訊 2025年元月22日至23日,正逢中國傳統農曆小年,在漢臺胞齊聚武昌,開展“饗味非遺,巳巳如意”活動,共迎新春,共話團圓。
臺胞走進武昌城史館。(台灣網發)
臺胞走上武昌古城墻、走進武昌城史館,深入了解武漢地區歷史存續最長、影響力最大的江南古城歷史的高光時刻和精彩瞬間,深切感受武昌古城的千年曆史與文化魅力,共同展望武昌未來的文化繁榮與城市發展。
書法家當場為臺胞書寫春聯。(台灣網發)
在見證了辛亥革命歷史的武昌起義門,城墻上陳設的刻有蔣孝嚴、連戰等人書法作品的石碑令臺胞流連駐足,追尋歷史記憶。現場舉行的“金兆獻瑞,黃鶴迎祥”——武昌古城迎春接福挂春聯活動更是讓臺胞興趣盎然。斑駁的灰色城門兩旁懸挂起“黃鶴舞新天,望武昌煥彩,三鎮齊輝,九省通衢興駿業;紫陽盈故邑,欣勝跡揚芬,千年續韻,一城秀色展鴻圖”的巨幅大紅春聯,與串串的燈籠相互輝映,濃濃的年味瞬間瀰漫開來。參加活動的書法家當場揮毫潑墨,為臺胞書寫春聯,傳遞著”漢臺一家親”的深厚情誼。
長期致力於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的臺胞鄒佩育,在活動現場與很多文化界人士進行了探討,她説,文化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文化的傳承和共用,可以更好地搭建兩岸交流之橋。她表示,未來會組織更多形式多樣的兩岸文化交流活動,拉近兩岸民眾的心理距離。
做年飯、打年貨是臺胞非常感興趣的武漢年俗文化。艷陽天金標非遺楚菜餐廳的烹飪大師為臺胞詳細介紹了該店以匠心精神,繼承和發揚楚菜文化,整體打造升級非遺楚菜的情況,並現場展示了武漢市級非遺項目——武漢黃燜圓子的製作技藝,邀請臺胞親手體驗製作過程,讓臺胞感受楚菜文化對美好品質生活的傳達。
臺胞通過手機直播,介紹武漢黃燜圓子。(台灣網發)
臺胞陳敏惠通過手機直播,向臺灣網友介紹捏圓子、炸圓子、吃圓子的過程。此次動手實操,她掌握了武漢圓子的製作方法和秘訣,打算春節期間做給家人嘗嘗。“臺灣也有類似于武漢圓子的美食,比如獅子頭、醋酥丸子,這體現了兩岸飲食文化的一脈相承。”她表示,圓子寓意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新的一年祝願兩岸同胞團圓美滿,和諧安康。
臺胞製作中草藥香囊。(台灣網發)
始創于1637年,與“同仁堂”、“胡慶余堂”、“陳李濟”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藥號的老字號——葉開泰,賡續百年的傳承和初心,將傳統中醫草本的深邃智慧與現代茶飲文化的精緻韻味巧妙融合,在武昌曇化林開設了草本茶咖旗艦店。在店內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臺胞親手製作中草藥香囊,在體驗動手樂趣的同時,加深了對中醫傳統文化的印記。大家一邊品嘗中藥茶飲的獨特口感,一邊了解其製作工藝和養生功效。臺胞紛紛表示,老字號藥號的跨界,不僅是對傳統中醫藥文化的一次創新致敬,也是對現代健康生活方式的一次積極探索。
臺胞鐘璧光説,店內隨處可見的中藥草本元素,將藥食同源具象化呈現眼前,是一種很棒的體驗。隨著消費與需求的升級,中醫在大健康時代下有了全新的詮釋,可以讓大眾從深厚的歷史文化演繹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更好地弘揚了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增強了文化自信。
還在求學階段的臺生陳思默剛剛結束在西班牙的交換生學習交流,她説,自己曾經在書頁的墨香裏、在課堂的講述間,領略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無盡風采。今年這個小年,這趟歷史、文化、美食之旅,有趣又有收穫,是一次非常難忘的切身體驗。中華傳統文化,作為世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獨特的魅力,對於促進全球文化的和諧共生具有重要意義。作為00後,有責任充分運用現代的傳播手段,將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播到全世界。
此次活動由武昌區臺辦、臺盟武昌區支部、武昌區臺胞臺屬聯誼會共同主辦,在漢臺胞近20人參加活動。(武漢市臺辦通訊員/王靜 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