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積極推動臺企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中國臺灣網12月9日訊 今年以來,淮安市以促進在淮臺企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抓手,優化涉臺營商環境,推動全市臺資經濟量質齊升。
強化產業對接,引導臺企更好融入“內循環”。淮安市積極爭取省級在要素保障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優化迭代淮昆協作機制,打造淮昆城際產業鏈,推動8個淮昆合作項目落戶,總投資近70億元。聚焦淮安市“353”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要求,辦好第十八屆臺商論壇,組織汽車零部件、能源設備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對接活動,為臺企深度參與產業分工和合作搭建良好平臺。赴臺資密集區開展小分隊招商90余批次,對接臺資優勢產業鏈上企業,以項目合作為牽引,助力更多臺企找準“內循環”生態位。積極對接第十五屆臺博會,在城市館專區設置淮安館並組織在淮重點臺企參展,推介淮安市臺資企業和產業發展環境。今年前三季度,淮安市新簽約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臺資項目38個、總投資18.65億美元,臺資產業集聚度進一步提升。
加快動能培育,助力臺企加速拓展“外循環”。淮安市積極組織電子電氣、家用電器等領域臺企在第135屆廣交會上亮相,參與、鏈接“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完善臺資集聚示范區銜接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平臺機制,協調解決江蘇省首例多品種水果出境資質,幫助目標臺企辦理RCEP原產地證書,提前完成三級海外倉備案,建立跨境電商保稅進口B2C模式,深化跨境電商業務培訓和人才供給,加速臺企“出海”。強化公鐵水空管綜合樞紐集疏運體係保障,推動臺企提升物流效率,全力打造“物流成本最低”營商環境。今年以來,臺企“外循環”空間進一步拓展,助力淮安市外貿進出口規模創同期歷史新高。
創新服務舉措,優化臺企生產經營環境。淮安市積極開展“優服務 促投資”行動,組織全市臺辦係統幹部對臺企大走訪、大調研,舉辦“智改數轉網聯”、科技、融資、環保、安全生產等服務活動20多場,解決臺企臺商問題百余個。支持和培育了一批優勢臺企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50多家臺企獲得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綠色工廠、江蘇省智能制造示范車間、江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企業等認定或稱號。江蘇省首設涉臺融合法庭,創建“信用資產數據庫”破解規模臺企“賬戶凍結”涉訴困境,受理涉臺司法訴求100多件,淮安市涉臺法治化營商環境向優向好。(中國臺灣網、淮安市臺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