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港澳臺僑敘鄉思 萬“粽”同心黃鶴情——武漢市港澳臺僑人士、歸國留學人員端午聯誼活動圓滿舉行

2022-06-03 16: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活動現場。(台灣網 發)

  台灣網6月3日訊 端午佳節來臨之際,武漢港澳臺僑人士、歸國留學人員于6月2日歡聚在“芳草萋萋”鸚鵡洲頭,開展端午聯誼活動。伴著滾滾長江、嫋嫋煙波,大家一同包甜粽、敘鄉情、慶端陽,共觀英雄之城發展巨變,共商同心融合發展大計。

  一首極具武漢江城特色的《漢陽門公園》緩緩拉開本次聯誼會的序幕,“十年冇回家,天天都想家家,家家也每天都等到我”,歌詞裏滿含每一位荊楚兒女心繫桑梓、情懷故里的遊子鄉思。精彩的文藝匯演和粽葉飄香的甜粽也緊隨其後,新朋舊友歡聚一堂,盡享荊楚端午佳節的特色民俗。

  “端午節是紀念中華民族英雄屈原的傳統節日,兩岸慶端午都會有吃粽子、賽龍舟、慶團圓等相同的習俗。”武漢臺資企業協會會長蕭永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現已成為地道的“武漢人”,借本次活動契機,也用標準的“武漢家鄉話”為大家送上端午祝福。

  將雪白的糯米放進綠色的粽葉,折粽葉、填餡、壓實、封口、扎捆……大家紛紛“化身”包粽子高手,只見手指上下紛飛,用寓意著一年好運、順風順水的絲線,輕輕繞上幾圈,轉眼間一個個棱角分明的鮮綠色粽子展現在眼前。

  “端午包粽子讓我想起了媽媽的味道,每近端午,媽媽都會親手為家人包上一些餡料滿滿的三角粽。”在漢臺胞江玉玲和家人們一邊親手包著紅棗甜粽,一邊回憶著家鄉的味道,“臺灣和武漢的粽子口味略有不同,我們會在粽子裏放上蘿蔔幹、香菇、蛋黃等餡料。”

  現就職于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麻醉科的蘇娃婷,是該院唯一一位澳門籍醫生,曾在武漢疫情最嚴峻之時毅然逆行返漢,與同為武漢醫生的丈夫奔赴前線支援抗疫。她在分享家鄉澳門端午習俗時這樣説道:“端午時節的澳門節日氣氛也十分濃厚,最有特色的習俗是去黑沙灘遊‘龍舟水’,寓意著今後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活動現場。(台灣網 發)

  來自香港的武漢海外聯誼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李添濰表示,“香江與長江血脈相連,香港每年端午也會組織賽龍舟,鑼鼓震天的氛圍下,既能激發拼搏奮進的力量,更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誼會上,李添濰攜妻女一同身著傳統漢服,登臺吟誦了詩歌《橘頌》,道出情義濃濃。

  “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大家都會聚在一起品嘗粽子、歡度端午佳節。粽子裏不僅以味覺、嗅覺傳遞了家鄉的味道,還飽含著中華兒女共同的鄉愁記憶。”美國加州同鄉總會會長、省僑聯商會會長喻鵬感嘆道。

  端午對於歸國留學人員代表賀立軍而言,是即使身在他鄉,也依然會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購買粽子,這意味著一種永遠也無法割捨的家國情懷。

  “流在心裏的血,澎湃著中華的聲音,就算身在他鄉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一曲《我的中國心》,將愛國熱情、血濃于水的同胞情推向高潮,全體人員將濃濃的鄉情化作攜手同心,勠力前行的嘹亮歌聲。

  武漢市委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廣大港澳臺僑人士及歸國留學人員始終是武漢發展的建設者、參與者和推動者,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關心武漢、支援武漢、推介武漢。(台灣網、武漢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