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每畝多收了200元” ——臺灣農業專家助力漳浦農民喜增收

2019-10-30 13: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官潯鎮坤山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坤山正在察看晚稻長勢。(台灣網發)

  台灣網10月30日訊 “沙沙沙——”陣陣秋風吹拂處,稻子掀起層層波浪,翻滾著向遠方而去。藍天下,一穗穗金黃的稻子被陽光照得閃閃發光,一群白鷺從遠處飛來,落在水渠邊飲水、嬉戲。

  這是10月中旬漳浦縣東北部官潯鎮“康莊大洋”的一幅美麗場景。再過20天左右,這裡又將是一片豐收的熱鬧場景。

  “康莊大洋”位於該鎮康莊村,地處南溪中下游河畔。該村人口超過3000人,耕地面積3260畝,其中水田面積2843畝,創建糧食産能區面積1900畝。主要種植模式為“早稻——晚稻——馬鈴薯”一年三熟制,是“省級糧食産能區”示範片。

  王坤山是康莊村的種植大戶,單水稻種植面積就達130多畝,他也是官潯鎮坤山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緊挨著官潯鎮的漳浦臺創園,有一位來自臺灣的農業專家,他就是臺資企業、漳州三本肥料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中。這兩位素昧平生的同行,因為政府一項好舉措,走到了一起。去年,漳浦縣選聘16位臺籍科技特派員,其中就有陳建中,正好掛鉤指導坤山農業專業合作社。

  近幾年來,王坤山帶領合作社農民發展水稻規模經營,採取“農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工廠化育秧面積近2000畝,通過開展“五統一”專業化服務:統一工廠化育秧、統一機械化插秧、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機械化收割,大力推廣優質稻品種,工廠化育秧、機耕、機插、機收水稻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以及科學管水,配方施肥,高效低毒農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等水稻綠色增産技術。

  這種模式讓核心示範片平均每畝增收節支達120元,深受種糧農戶歡迎。

  不過,不滿足於現狀的王坤山一直在探索著如何提高水稻每畝産量,為當地百姓增産增收。

  今年年初,在陳建中的指導下,王坤山開始認識到改良土壤對於提高水稻産量的重要性。為了切實做到增産增收,老王將自家的田地留出了五畝,用來做試驗田,而肥料主要施用的是來自三本公司的水稻專用肥。

  “因為我們要把老王種出來的稻穀收購回來,所以比較講究肥料的配比使用。”陳建仲介紹,這五畝田,早稻施用了200公斤的固體有機肥,25公斤的水稻專用肥,還有1公斤的液體肥。這些成本加起來是200元左右。

  “雖然比傳統施用複合肥要貴一些,但最重要的是可以改良土壤,改善水稻生長環境,提供水稻所需的氮、磷、鉀等營養。”陳建中進一步解釋。陳建中説,他發現,大陸部分農地因長期施用複合肥導致土地失去肥力,造成土壤板結、酸化、次生鹽漬化等現象,長此以往,耕地會很快退化,如果使用的農藥越來越多,環境污染則日益嚴重。經調研實踐,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施用水稻專用肥、水旱輪作等改良措施,可以切實有效扭轉這一不良的土壤肥力退化衰減的趨勢。這也是他在大陸開辦農肥企業的原因。

  “臺灣農業科技發展比大陸早,陳董的經驗很管用!”王坤山説。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3個多月的耐心管理,王坤山那五畝地裏的第一季早稻終於在7月底喜得豐收。一畝地平均收得630公斤稻穀,比往年增産100公斤以上。因為稻米品質好,陳建中回收後價格比一般的稻米每公斤多出了0.6元。這樣下來,扣除成本,一畝水稻可以增加200元左右的收入,五畝田就可以為他增收1000元。

  “好不好,得産品品質説了算。”晚稻即將成熟了,站在田間地頭,王坤山望著風吹稻浪,臉上滿是喜悅的笑容。

  “明年,100多畝地也用上水稻專用肥,到時候收穫的將是一大片的喜悅和美好!”(台灣網福建漳浦臺創園通訊員 洪錦城、林三九、許萍)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