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發揮傳幫帶作用,助力青年臺胞成長

——河南省臺聯組織老臺胞、青年臺胞赴南陽交流活動綜述

2019-04-18 14:4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河南省臺聯組織老臺胞、青年臺胞赴南陽交流。(圖片來源:河南省臺聯)

  台灣網4月18日南陽訊 4月12日至14日,河南省臺聯組織部分老臺胞、優秀中青年臺胞赴南陽開展聯誼活動。這次聯誼活動集學習、交流、聯誼為一體,邀請了省內近20名的老臺胞和優秀中青年臺胞參加,其中年齡最大的已經80歲。聯誼活動不僅起到了傳幫帶作用,加深了臺胞之間感情,提升了臺胞參政議政能力,也成為年輕臺胞認識了解臺聯組織的重要途徑。

  在“臺灣村”,尋找歷史的共同點

  “臺灣村”位於河南省鄧州市張村鎮上營村,是一個聚居著1200余名高山族居民的村落,因其數量佔村人口的一半以上而被稱為“臺灣村”。“臺灣村”由來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間。清康熙三年,鄭成功部將黃廷有感反清復明無望,率部十萬餘人歸順清廷,清廷封黃廷為“慕義伯”,賜禦匾“表率元勳”,並命其自盧溝橋南下屯墾,設行政官兵裏,寓兵於民,藏兵於民。黃廷所帶馬伕“依羅思那”在鄧州繁衍生息至今已有13代,逐漸形成今日的“臺灣村”。參訪團臺胞認真聽取工作人員的講解並不時提出疑問,工作人員及時給予解答,參訪台胞聽後陷入深深的思索當中。省臺聯副會長陳建國説,很高興能夠參加這次活動,“臺灣村”是他印象最深的一站。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期盼臺灣能早日回歸祖國。希望兩岸人民共同攜起手來,為了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一起努力奮鬥。

  參訪習營,好家風影響你我他

  習營是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學家習仲勳祖居地。在習仲勳紀念館裏,參訪團了解習仲勳的豐功偉績以及習氏父子和鄧州的淵源。三代臺胞侯秋紅説,通過參觀習營,深入了解到了習氏家族從古至今的優良家風以及報效國家的英雄事跡,為臺胞提供了今後努力工作和學習的動力。同時,好家風也是我們整個民族延續發展最好的基礎,參觀習營給參訪團上了最珍貴的一課。

  在南水北調渠首,感受祖國強大

  參訪台胞表示,南水北調工程大大緩解了北方吃水用水困難,推動了南北經濟平衡發展,有力印證了祖國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輝煌成就。來自鄭大的楊思澤教授説,家住在北京,特別能感受到南水北調帶來的好處,這次能到源頭參觀,有飲水思源的意義,激動的心情一時難以平復,渠首參觀給人感覺非常震撼,這樣的超級工程也只有在中國才能得以實施、完成並造福全國人民。參觀結束後,參訪團懷著激動的心情,紛紛合影留念。參訪團人員把自己到渠首參觀的照片在朋友圈“曬”出來,和臺灣親人共同分享祖國“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壯舉,臺灣的親朋好友紛紛點讚。

  在武侯祠,追溯歷史經典

  臺胞黃偉國説,諸葛亮人稱智聖,他從小就聽三國評書,是諸葛亮的“粉絲”,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七擒孟獲”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故事均如數家珍,此外還了解到了以前不知道的歷史典故,看到了非常多歷史名人到此參觀留下的珍貴墨寶,既聽了故事,又長了見識,到南陽的武侯祠參訪真是不虛此行。

  參訪團還參觀了內鄉縣衙。(台灣網、河南省臺聯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王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