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把握重點 菏澤對臺工作行穩致遠
——改革開放40年菏澤市對臺工作綜述
台灣網3月21日菏澤訊 多年來,山東省菏澤市的對臺工作把握正確方向,發揮當地優勢,積極努力作為,各項工作持續穩健開展。
用心打好“文化牌”,有效推進對臺交往交流工作
工作中,緊盯菏澤市特色文化資源,注重把文化交流作為增進兩岸同胞民族認同和感情認同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用心打好“文化牌”, 深入打造菏澤與臺灣交流合作品牌。
佛光山溫室牡丹長勢喜人。(圖片來源:菏澤市臺辦)
以牡丹花為媒,唱響對臺交往交流工作的主旋律。菏澤是全世界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生産、科研、出口和觀賞基地。自1992年起,菏澤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國際牡丹花會,每年都吸引大批國內外客人觀光旅遊、考察投資項目,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雍容華貴、花艷香濃的菏澤牡丹,深受臺灣民眾喜愛,每年前來菏澤參觀遊覽的臺灣遊客絡繹不絕,菏澤牡丹已在島內廣為傳頌。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牡丹花開時節,來菏澤參觀考察的臺胞臺商都多達數百人。為使更多的臺灣民眾觀賞到菏澤牡丹,讓菏澤牡丹成為兩岸交流的美好使者,多年來,堅持以花為媒,通過多種渠道,嘗試把菏澤牡丹引入島內。曾多次邀請臺灣南投縣杉林溪遊樂公司董事長陳昭坤、總經理楊瑞濱等來菏澤考察,洽談在南投縣建立菏澤牡丹園事宜。經過努力,菏澤牡丹落戶臺灣終於得到實現。2012年、2014年,菏澤市先後向臺灣中興大學和臺中市政府分別捐贈了2000株牡丹,2015年又精選了2500株牡丹苗在臺灣佛光山催花成功,2016年2月初,市委副書記李建華帶隊赴臺參加了佛光山“2016春節牡丹花開 富貴in臺灣”活動,從而使更多的臺灣同胞在島內就能欣賞到牡丹,更為菏澤臺灣兩地以花為媒的文化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首屆海峽兩岸宋江陣表演交流活動開幕式。(圖片來源:菏澤市臺辦)
以武術文化為橋梁,創建武術文化交流活動品牌。菏澤的武術文化歷史久遠,遍佈城鄉,這是菏澤開展對臺武術文化交流活動的又一重要品牌。利用菏澤市作為水滸文化發源地的優勢,2011年、2012年9月連續舉辦了兩屆海峽兩岸忠義水滸文化論壇暨兩岸“宋江陣”表演大型交流活動。臺灣洪門總會主席劉沛勳以及“宋江陣”表演隊員共計50余人,應邀前來參加了武林會盟、“宋江陣”表演、水滸文化論壇等多項活動,有力地推動了海峽兩岸文化界、學術界的交流與合作,提升了水滸文化的影響力。此後,為更好地推動兩岸武術文化交流,于2013-2018年連續舉辦了六屆海峽兩岸中華傳統武術邀請賽,此活動已成為兩岸武術文化交流的一個常規品牌,將持續舉辦下去。2014年武術邀請賽期間,臺灣中華少林拳道協會與菏澤市洪拳協會共同簽訂了共建友好關係協會協議書。同時,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菏澤市武術協會、市洪拳協會先後4次應邀派出60多位武術愛好者赴臺參加了臺灣“中華杯”全球華人武術大賽、臺灣“中華杯”國際少林武術大賽等活動,收到了良好成效。菏澤與臺灣武術文化交流活動的頻繁舉辦,充分展示了兩岸武術文化交流的強大活力,成為魯臺開展大交流大合作的一個重要品牌和平臺。
充分發揮民間藝術文化優勢,努力拓展對臺交流工作新渠道。圍繞菏澤市獨具的民間藝術文化特色,近年來,相繼開展了一系列對臺文化交流活動。1997年,臺灣中華國樂會秘書長、中華古箏學會理事、古箏演奏家費洪桂女士應邀來到古箏之鄉菏澤參訪,成功舉辦了個人演奏會,在我市文藝界反響強烈。在書畫交流方面,2001年臺灣書畫藝術交流團應邀來菏澤,在曹州書畫院舉辦了為期一週的海峽兩岸書畫藝術展,同菏澤書畫界人士深入進行了藝術交流。2012年5月份成立了菏澤市海峽兩岸書畫藝術交流協會,為開展兩岸書畫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2013年4月份,菏澤市冬泳協會選派18名隊員赴臺參加海上長泳比賽,開啟了兩地體育交流的新篇章。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交流方面,2015年1月份,菏澤市選送面塑、工筆牡丹畫、魯錦、剪紙、黑陶、繩編牡丹等8個品種40余件展品參加了在臺北101大樓中華藝術館舉辦的“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産展”,充分展示了菏澤市的文化特色。
突出打好“經貿牌”,有力推動對臺經貿合作實現新突破
多年來,菏澤高度重視對臺經貿交流,不斷深化與臺灣經貿合作,努力優化營商投資環境,盡力助推臺資企業落地生根併發展壯大。工作中適時調整對臺經貿合作的方式方法,拓寬思路、創新舉措,努力做到“精準對接”,深入推進與臺灣經貿合作,實現了引進臺灣大型企業集團的新突破。
齊魯臺商菏澤行活動啟動儀式。(圖片來源:菏澤市臺辦)
同時,工作中注重把親商、安商、富商的服務理念作為對臺經貿合作的重要環節,盡力協調、前移關口、合力保障,確保工作實效。針對臺資企業生産運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協調相關部門予以解決。2017年,針對菏澤嘉宏脫水食品公司與相關企業發生的業務糾紛,多次努力協調省法律部門、市中級法院盡力解決,為企業挽回近800萬元的經濟損失。近兩年,為有效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我們有力指導、有效促進了佳美食品、嘉宏脫水蔬菜兩家農副産品加工類企業進行設備更新、技術改造,研發新産品,適應市場需求,企業發展迅速。目前,佳美食品公司現已成為省級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全省百強臺資企業,嘉宏脫水蔬菜有限公司是目前江北地區最大的脫水蔬菜集散地和全省百強臺資企業。
創新思路,全方位開展涉臺宣傳教育工作
通過舉辦臺海形勢報告會、涉臺知識競賽、製作畫冊、折頁、光碟宣傳品等深入進行涉臺宣傳。1998年配合有關部門製作的電視劇《阿里山的女兒》(該劇本以全國人大代表、曹縣政協副主席、高山族臺胞江時為藝術原型,歌頌她熱愛祖國、為祖國統一做出貢獻的動人事跡),榮獲第十八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三等獎、第十六屆中國電視劇金鷹獎最佳剪輯獎、全國第三屆對臺宣傳音像製作一等獎、山東省“五個一”精品工程入選作品獎。2008年,會同菏澤市電視臺,以臺灣菏澤同鄉會會長高秉涵懷抱100多位老兵骨灰返鄉事跡製作了專題片《歸根》,在中央電視臺4頻道進行了連續播放。尤其是2012年高秉涵先生榮獲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後,大力宣傳其情係家鄉故土、帶老兵骨灰回鄉的感人事跡,在海峽兩岸引起強大反響。(台灣網、菏澤市臺辦聯合報道)
臺灣菏澤同鄉會會長高秉涵榮獲2012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圖片來源:菏澤市臺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