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青四川追夢 尋親+創業 她愛上德陽這座城

2019-02-27 11:0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金慧臣在“40年 我與四川同發展”臺商臺胞座談會上分享自己的川臺情緣。(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台灣網2月27日訊 “很感謝四川政府對我和在大陸親人事業及生活的照顧和關心”,在“40年我與四川同發展”臺商臺胞座談會暨“臺資明星企業”授牌儀式上,2017年5月才到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紮根的臺青金慧臣,在分享她故事時,談得最多的就是感恩與致謝。

  金慧臣來自臺灣新北市,來川不足10個月,從當時的舉目無親到現在竟擁有500多位族親,她坦言,這種幸福感甚至超過了創業成功帶來的滿足。她表示,之所以選擇來德陽,一方面是因為臺灣的事業遭遇瓶頸,通過新聞、網路等途徑掌握了一些西部大開發和四川發展成就的資訊,好的發展環境和優惠政策對當時的我産生了吸引力;另一方面,我外公祖籍就是四川德陽,但不幸在兩岸開放交流前就抱憾離世,臨終遺願就是要替他尋根。

  德陽創業 想要 “親上加親”

  “如果説大陸的發展讓我動心,那麼,外公的殷殷囑託則讓我下定了入川的決心。”金慧臣表示,2017年5月她終於第一次踏上四川的土地,短暫停留成都後,便迫不及待隨臺商交流活動到德陽考察。“因為外公的緣故,我帶著‘回家鄉’的感情認識這個城市。當時我就很驚訝這裡與省會成都並無太明顯的差異,環境宜人。結束考察,這裡的營商環境和政策力度又給我留下很深印象。由於我的創業理念(做英語教育)與德陽市海峽青年創業園的發展目標一致,當即就與同樣是臺灣人的園區負責人許淵順一拍即合。也因為外公老家在德陽,我對這座城有了‘親上加親’的好感。”

  金慧臣用“來這裡創業無後顧之憂”表達對德陽青創園和當地政府的感謝。她説,從辦理營業執照到辦公入住,青創園直接出面與當地政府對接,提供了一條龍服務,而且在場所租金、物管費用、水電費用等方面,提供3年全免優惠政策。“用心還遠不止於此。德陽臺辦和市團委的負責人,還常到園區關心大家的經營情況和生活需要,甚至細微到臺胞小孩的入學問題。這些‘親人般’的待遇讓我十分感動。”

  有事業、有親人 未來計劃定居德陽

  一邊是才起步的事業,另一邊,金慧臣更急迫想替外公尋找德陽親人。“尋親的線索是我在臺灣的大舅提供的。外公去世前,告訴了大舅德陽老家的地址和親人名字。我來這裡創業後,大舅更是催得緊。”

  提起尋親過程,金慧臣表示,自己先按圖索驥,前往旌陽區北街桐花巷尋找8號門戶。“桐花巷兩邊門牌號分單雙號,我數來數去,唯獨沒有8號。”金慧臣表示,德陽的城市發展太迅速,當年外公的老鄰居們應該也都離世或搬離原來住所,尋到親人的可能性可能十分渺茫。就在她來回踱步尋找8號門的時候,巧遇一位熱心的鄭先生,後在其幫助下,幾經波折,歷時3個多月找到了外公三哥的兒子——唐蒙金,也就是金慧臣的表舅。“更巧的是,表舅還是目前唐氏家族裏最年長,並且是知道我外公事兒的唯一長輩。當時相認,表舅就一直握著我手,為有生之年能與我外公後人相見喜極而泣,誇我‘功不可沒’。”當得知表舅也曾在兩岸開放交流前四處打探外公消息時,金慧臣也感慨萬千:“沒想到離開那麼久,家鄉親人都沒有忘記我們,一直在找我們。”

  對未來的發展,金慧臣和其創立的德陽新洲教育諮詢公司更看好四川廣闊的市場。“目前我們已經有50多位學生,雖然規模不大,但未來我們要面向的是西部市場,相信我們會逐步擴充規模,穩紮穩打地發展下去”。此外,她還常在工作閒暇之餘,與表舅及其他親人聚會。“表舅幾年前就在著手重修族譜,認親前,表舅特意為‘九爸’(即金慧臣的外公)一家的族譜留了空位,因為跨越海峽的這次重逢,不僅在族譜修訂上有重大進展,更讓目前在世的近500個大陸族人知道臺灣也有親人!”

  讓金慧臣十分感動的是,去年冬至,已經在臺灣的她收到了德陽大家族的邀約。“每年春節、清明和冬至是唐氏家族聚會的日子,由於我在臺灣,德陽的親人特意將聚會時間延後到她返回德陽”。她還表示,“我臺灣的表弟和大舅全家也相約今年5月到德陽來,而表弟還將留下來和我一道在德陽打拼。”“現在,我覺得自己已經是德陽人了!”金慧臣表示,等站穩事業,自己的老公和孩子也將來德陽定居生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知道,自己的根在大陸,兩岸和平統一是我們幾代人共同的夙願,兩岸關係好,親人才好,我們才能親上加親。”(台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

金慧臣在“40年 我與四川同發展”臺商臺胞座談會上。(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金慧臣(右二)與唐蒙金(右三)一家合影。(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金慧臣教授孩子們英文學習。(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責任編輯:王莉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