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四川省臺聯文化交流團赴臺參訪交流

2018年05月23日 16:10:00來源:台灣網

參訪團一行與臺灣兩岸四川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成員合影。(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聯)

  五月的寶島,翠色盈盈,風景如畫。5月4日至11日,應臺灣中華文化經貿交流發展協會邀請,四川省臺聯文化交流團赴臺參訪交流。參訪團一行17人,由省臺聯副會長馮雪菊擔任團長,成員由省內中青年臺胞、部分市州臺聯負責同志組成。在臺期間,參訪團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架起兩岸第二、三代臺胞聯絡橋梁,延續兩岸親情,拜會相關單位和社團,促進川臺民間交流交往,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兩岸一家親 天涯共此時

  在四川省臺聯和臺灣中華文化經貿交流發展協會的精心安排下,這些來自四川不同城市、從事不同職業的第二、三代臺胞首次踏上故鄉的土地,領略故鄉秀美的自然風光、多彩的風土人情,拜會友好社團,最重要的是為自己、為家人圓了回鄉看看的願望。

  團員施力祖籍臺北,此次赴臺他有一項特殊的任務,“奶奶16歲時來到四川,卻因種種原因再也沒能回到故鄉。這次,我來臺灣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替年邁的奶奶尋找失散多年的親人,了卻她一生的最大的願望。”

  祖籍雲林的團員唐夢秋也是第一次回鄉,臨行前由於擔心分不清親戚造成相認時的尷尬,特意請母親為她補課,不料母親竟遞給她滿滿三頁紙,上面密密麻麻記載了在臺親戚的名字和關係。“臺灣親戚的熱情超乎我的想像!原以為會在途經的幾個城市見到當地親戚,沒想到大家竟然紛紛驅車1小時以上從鄰近的區域趕過來看我。有時等他們趕到我們的參訪點時,我們已經離開,他們又不辭辛苦地趕到下一個行程所在地等我,滿滿的感動!”

  團員孫健的親人住在臺南。參訪團抵達臺北已是萬家燈火,表舅專程驅車從臺南趕到臺北等候他。太多的話語、太多的感情,化為此刻溫暖的擁抱。

  團員李勇祖籍新竹,此次帶著外婆的照片首次回到家鄉,見到了70歲的表爺爺。談起與表爺爺相見,李勇激動萬分,“外婆臨終前的願望就是回臺灣,可一直未能如願!雖然我和表爺爺從未見過面,但這種親情是割捨不了的!”

  團員陳丹是家族第23代傳人之一,第一次回到故鄉拜謁陳氏宗祠,心中感慨萬千。“從祠堂回住地的路上,計程車司機聽説我是來尋根的大為驚訝。他説以前聽説好多臺灣人到大陸尋根,像我這樣從大陸來臺灣尋根的還很少見。臺灣大陸本一家,兩岸先輩們來來往往,這種血濃于水的感情是怎麼都分隔不了的。”

  祖籍臺中的團員潘裕民是第二代臺胞,此次回到父親生長的地方探親祭祖,收穫良多。“短短的一天,兄弟姐妹們從四面八方聚集到祖屋,那種血濃于水的親情讓我感動不已。”

  8天的時間裏,臺北、宜蘭、臺中、南投、嘉義、高雄一路走來,濃濃的情親,溫暖著每一位團員。幾乎每晚都有親朋好友趕到參訪團住地與團員們相聚。大家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正如團員蔣衡所説,“在臺灣的這幾天,我們了解了很多臺灣的人文歷史,體會了熱情淳樸的民俗風情,更深刻感受到兩岸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

  深入基層社區 凝聚兩岸文化向心力

  在臺期間,參訪團與臺灣中國統一聯盟、臺灣夏潮聯合會、臺灣中國文化統一促進會、臺灣美術協會、臺灣中華文化經貿交流發展協會、臺灣兩岸四川經濟文化交流協會、臺灣天帝教、嘉義市四川同鄉會、高雄市世貿會展協會等多個社團進行了交流,圍繞臺灣社情民意、川臺青年交流等話題進行了探討,以臺聯的鄉情親情優勢增進了與島內民眾的溝通聯繫,進一步凝聚了兩岸的文化向心力。團員莫小東表示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海峽兩岸在地緣上一衣帶水,在血緣上同宗同祖,在學術文化上一脈相承。

  參訪團還深入基層,了解臺灣的社區營造。在南投縣桃米社區,團員們對這個地震後從環境雜亂、發展無力的邊緣社區,經過社區居民努力,轉型成為融有機農業、生態保育、文化創意于一體的鄉土生態建設典範讚嘆不已。團員冉夢雪表示,年輕人離開農村的最大原因就是農村經濟建設的滯後,社區文化的産生正好能夠改變這一現象。尋找每個社區的“唯一”就是社區發展的核心。桃米社區的青蛙是他們的唯一,並且持之以恒。

  在嘉義縣頂菜園社區,團員們聽到了一則關於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明惠“笨人”堅持不懈的“圓夢”故事。每天天還沒亮,陳明惠就出門撿拾垃圾和廢棄物。“廢物活用”而成的頂菜園成為懷舊主題旅遊社區受到旅客追捧,原本沒落的社區變得人氣旺盛。團員左成華感慨道,“廢舊物品的利用不僅有利於環境保護,還為頂菜園留住了鄉愁。鄉村第一産業和第三産業的融合為社區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故鄉的美景 故鄉的人

  日月潭、阿里山、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些耳熟能詳的名稱曾伴隨大家成長,是每個人心中美好的念想。如今真正踏上這片土地,跟隨祖輩的腳印一路走來,這些名詞在團員們心中逐漸鮮活起來。

  在日月潭生活的邵族、阿里山生活的鄒族,能歌善舞、淳樸善良,是故鄉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感受中華文明之根牽連起來的兩岸情,團員們意猶未盡。在人在頭攢動的逢甲夜市、清新典雅的東海大學、古意盎然的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大家不僅感受到故鄉獨特的風土人情,更體味到豐富的人文內涵。

  8天的參訪交流圓滿落幕。踏上離別的航班,團員們且行且回頭,目光中有不捨,更有期盼。一路行來,收穫了歷史、風景與人文,更收穫了滿滿的親情和友情。團員們紛紛表示,作為生活在大陸的臺籍青年,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從小處做起,為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貢獻自己的力量。(台灣網、四川省臺聯聯合報道)

參訪團一行與頂菜園社區進行交流。(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聯)

團員潘裕民與親人團聚。(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聯)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