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震後10年臺灣同胞四川行:初心不改情更濃

2018年05月16日 13:15:00來源:台灣網

 

部分臺灣嘉賓觀看災區發展振興成就展。(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台灣網5月16日成都訊 5月10日至14日,“512”汶川特大地震10週年臺灣同胞四川行活動在四川舉行,50多位參與抗震救災和災後援建的臺灣同胞代表,重回四川,共同見證災後重建和發展振興成就。這一次,除了在成都參加臺灣同胞援建項目座談會、觀看災區發展振興成就展,他們還走進都江堰、綿陽、德陽等地,參觀臺灣同胞援建項目、北川新城、海峽兩岸産業合作區,近距離感受重生與崛起。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臺灣同胞緊急馳援,為四川抗震救災提供了及時援助;十年間,臺灣同胞持續參與恢復重建和産業振興,與四川人民攜手“從悲壯走向豪邁”。據統計,汶川地震後臺灣社會各界和同胞踴躍捐款捐物,其中搶險救災捐助物資折合2億多元人民幣,捐款13億多元人民幣,援建災後重項目189個。

  參與救援

  搶險一線有臺灣同胞身影

  當年擔任“512”地震臺灣救援隊隊長歐晉德動情講述救災情況:“地震發生當天,我就接到很多從事救災工作朋友的電話,問我能不能立刻動員起來去幫忙,我説‘當然’。”作為當年“512”地震臺灣救援隊隊長,剛走進“災區振興發展成果展”不久的歐晉德就看見了一幅“2008年5月17日,臺灣救援隊在綿竹市漢旺鎮救援群眾”的圖片。

  凝望展板上的舊照片,熟悉的制服、道路、房屋,牽扯出歐晉德太多的回憶,10年前第一次進入綿竹市漢旺鎮的場景,像一部老電影在腦子裏回放。10年後再次來川,已74歲高齡的他,身份有變化,這次他是代表參與抗震救災和災後援建的臺灣同胞,回來看看這裡的發展新貌。

  從災難降臨到鳳凰涅槃,四川的發展變化一直牽動他的心。“地震一發生,我的電話便不停響,很多人來找我,想馬上到四川救災。”歐晉德説,大家之所以焦急,與在臺灣積累的應急經驗有關,與血濃于水的同胞情感更有關。

  經驗豐富的臺灣救援人員,和專業救援設備迅速集結,5天后,22人組成的救援隊和共有近100人組成的四支醫療隊分抵災區開始救援。抗震救災的路上,歐晉德拾到太多感動的人和事,“在路上遇到一行人,他們問能不能跟著我們進入災區,那些人從福建、廣東、江蘇四面八方趕來,只想盡一己之力。”

  之後,歐晉德也多次來四川看重建成果。“為什麼當時我們願意投入那麼大的力量支援救災和重建?”歐晉德反問並自答,“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親情。”

  “這次看到災區的發展變化,我很感動,對未來更有信心了。”歐晉德説,“中華民族只要團結,再大的災難也能承受,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投身重建

  他一年內來川竟達19次之多

  歐晉德還回憶,地震後還接到臺灣友人滕鴻年的電話,説也想跟著歐晉德帶隊的專業力量去救援。此次活動,兩人又在成都碰面,一起回憶那時候,竟弄清了一個“誤會”。頂新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滕鴻年當初希望跟著歐晉德進災區“煮飯”,“我以為他説替我們煮飯,我想我們是去救援,不需要人煮飯。現在才知道,他説的是去為受災群眾供應熱食。”講起這些並肩作戰的事,歐晉德笑了。

  後來,滕鴻年所在的頂新集團,除了在第一時間為災區民眾送去食品飲料等物資外,還用他們的方式積極參與災後重建。兩所全額出資捐建的小學分別在都江堰市和綿竹市落成,學校整體建築按照8級抗震、9度設防的標準進行設計施工。“這是兩所‘交鑰匙’的工程。”滕鴻年表示,“交鑰匙”意味著學校的整個建設工程,從設計、施工、綠化到裝備,全部由頂新集團親自參與、全面監控,最後只需要把鑰匙交到校方手上,師生們直接入校複學。

  到2009年9月入學季,頂新集團全額出資捐建的兩所學校如期完工時,滕鴻年大概數了數,自己一年內來川的次數竟達19次之多。

  感恩回饋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侵襲臺灣南部,道路中斷、房舍倒塌,其中高雄小林村慘遭泥流掩埋,造成很大的人員傷亡。來川參加活動的臺灣長榮集團發言人柯金成回憶説,災害發生一個月後,長榮集團援建的學校邛崍市夾關九年制學校落成,在啟用典禮上,校長及學生代表拿著一疊卡片和一個信封袋交給他,300張卡片是師生們寫的慰問卡,希望送給受災的臺灣小朋友,信封裏有3628元人民幣,裏面有1元、5元、10元、100元……

  “這就是兩岸人民的同胞之愛,這就是血濃于水的手足之情,是兩岸一家親的具體表現。”柯金成追憶的感人故事,也感動了每位嘉賓。

  臺灣花蓮縣縣長傅崐萁對川臺兩地的感情升溫也有體會,今年2月6日臺灣花蓮發生強震後,四川有關方面和社會各界同樣紛紛捐款援助,僅前5天就捐了170多萬元。

  十年攜手共贏

  臺商投資項目總額增長近5倍

  在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王端正看來,兩岸同胞休戚與共的抗震救災故事從未停歇,並且也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愛的延續。

  以慈濟慈善基金會參與的災後援建項目為例,王端正説,“從安身,到安心,再到安生,救援分階段進行,提供最合適的幫助。”為此,除了募款、籌措物資,捐建學校外,慈濟慈善基金會在什邡京什工業園區建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為震區百姓提供就業機會,為他們“安頓生活”盡力。

  在四川省臺辦副主任張軍看來,臺灣同胞傾注愛心參與抗震救災、災後重建,充分體現了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體現了臺灣同胞對我省民生和發展的關心支援,也進一步拓寬了四川與臺灣交流合作渠道,密切了兩地各領域的交流和人員往來。

  長榮集團發言人柯金成深有感觸,“十年前,我們想儘快從臺灣到四川參與救援時,沒有直航的飛機。”而如今,四川是西部地區直飛臺灣航點航班最多的省份——成都與臺北松山、桃園、高雄每週有24個往返直航航班。

  一組數據反映川臺交流合作日益熱絡:臺商投資項目總額從2008年的38億美元增加到現在的186億美元,截至2018年一季度,四川省累計登記註冊臺資企業2015家,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企業222家;過去10年四川赴臺交流項目超過6000項;臺胞來川旅遊人次逐年攀增,去年達到43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台灣網四川省臺辦通訊員 劉惠鑫 李媛莉 雷遠東)

11日上午舉行的“5.12”汶川特大地震臺灣同胞援建項目座談會現場。(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臺灣嘉賓走進新北川感受災區振興發展新貌。(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5.12”地震臺灣救援隊隊長歐晉德觀看災區發展振興成就展,並在“臺灣救援隊在綿竹市漢旺鎮救援群眾”照片前接受兩岸媒體採訪。(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部分臺灣嘉賓參訪台胞援建項目頂新新建小學。(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部分臺灣嘉賓與頂新新建小學同學合影留下難忘瞬間。(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全國臺企聯兩岸交流委員會常務副主委洪璽曜(前排左2)和臺灣志工(前排右2、3)向參訪嘉賓介紹都江堰“臺灣愛心家園”情況。(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臺灣嘉賓走進都江堰“臺灣愛心家園”詳細了解民眾生活情況。(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臺灣嘉賓參訪台胞援建項目德陽什邡市隱峰中心學校觀摩學生體育課。(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臺灣嘉賓參觀大愛感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臺灣嘉賓在大愛科技公司環保人文教育館合影留念。(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