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川震十年臺灣援建者回訪:見證四川“從悲壯走向豪邁”

2018年05月12日 08:36:00來源:台灣網

臺灣嘉賓參觀“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發展振興成就展併合影留念。(台灣網 趙苗青 攝)

  台灣網5月12日成都訊 (記者 趙苗青)“5.12”震災,寰宇共殤,從地震伊始到重建新生,十年來,臺灣同胞與四川人民心手相牽、共克時艱, 5月10日至14日, “‘5.12’汶川特大地震10週年臺灣同胞四川行”活動舉行,參與抗震救援和災後援建的臺灣同胞代表重返災區,見證四川“從悲壯走向豪邁”。

  64歲高齡率隊速降災區 十年後回訪嘆災區巨變

  11日上午,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發展振興成就展館內,歐晉德凝望著展板上臺灣救援隊的舊照片陷入了回憶,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的當天接到很多救援隊同仁的電話,大家紛紛表示希望即刻動員儘快趕赴災區支援。”2008年5月16日年逾六十的歐晉德作為臺灣救援隊隊長率領一支由22名臺灣同胞組成的專業隊伍迅速前往地震災區,也是第一支入川的臺灣救援隊伍。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臺灣救援隊爭取到了“包機直飛”在兩岸直航尚未開通之時,這種特殊待遇的含義不言而喻。

  “深入汶川地震災區眼前的是一片斷壁殘垣,災情比我們設想的嚴重很多”,歐晉德回憶起十年前進入災區的情形依然滿懷激動,“通過展覽了解到災區這十年間的發展變化,災區恢復重建的速度之快,振興發展的成效之大讓我非常感動,全世界應該沒有幾個國家能夠在這麼快這麼短的時間裏恢復到如此程度,尤其是發揮重要作用的對口支援機制,高效集中各方力量,是一個非常好的作業模式,兩岸可以在地震監測預警和震後災區重建方面加強交流、溝通經驗,中華民族只要團結,再大的災難也能承受,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四川省統計局近日發佈的“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災區經濟發展報告顯示,10年間,災區經濟增速始終高於全省平均水準。2017年,全省39個重災縣(市、區)生産總值是震前(2007年)的3.2倍,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是震前的2.8倍和3.7倍。

  一年往返災區十九次只為呵護“美麗的花朵”

  災難發生時,臺灣頂新集團第一時間為災區民眾送去食品飲料等物資,頂新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滕鴻年當年5月19日就抵達災區,參與集團在災區的熱食供應公益活動,期間他先後到訪什邡、綿陽、綿竹等地,動員當地同仁開展全面緊急救援。

  為了讓災區的孩子儘快回到校園,2008年8月,臺灣頂新集團委請臺灣著名建築設計師姚仁祿無償設計,投資援建抗震強度可達9級的都江堰頂新新建小學以及綿竹頂新小學,並於次年9月順利交付使用。在援建項目建設的一年時間裏,滕鴻年往返災區達19次,“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幫助災區孩子快樂成長。”

  學校投入使用後滕鴻年每年都會回訪,他大概數了數,自己十年間從臺灣往來四川累積超過了40次。“就像溫總理鼓勵學校同學時講的‘大家一起呵護這些美麗的花朵’。”滕鴻年表示,對於小朋友們未來長期的發展,頂新投入了大量心血,成立“持續關懷辦公室”,持續關注學校發展和學生成長,自2009年兩所頂新小學投入使用以後,每年持續不斷地為學校進行硬體投入,更新各種設備,增建教學樓,捐贈圖書室等等。

  災難面前兩岸同胞更深刻感受血濃于水的親情

  臺灣花蓮縣縣長傅崐萁對川臺兩地深厚友誼深有感觸,今年2月6日臺灣花蓮發生強震後,四川有關方面和社會各界高度關切花蓮地震災情,心繫災區同胞安危紛紛捐款援助,短短五日就籌集善款170余萬元人民幣。

  其中,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後受到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大力捐款援建的德陽什邡市組織有關方面和方亭慈濟中學、洛水慈濟中學、洛水慈濟小學師生家長通過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向花蓮災區同胞捐款13萬餘元人民幣。

  汶川地震後,臺灣同胞捐助資金落實援建災後重建項目189個,傅崐萁認為這體現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親情,全面展現了大愛精神。“天災降臨的時候我們是如此渺小,汶川大地震對四川鄉親帶來的巨大傷痛我感同身受,希望所有災民遠離傷痛,兩岸不再有天災考驗。”傅崐萁説,不管兩岸關係潮起潮落,唯一不變的是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尤其在災難發生的時候,兩岸同胞更是全力互助,雖然這幾年兩岸關係有些變化,但是依然無法阻隔我們對彼此的關懷。(完)

“512”汶川特大地震臺灣同胞援建項目座談會現場。(台灣網 趙苗青 攝)

臺灣紅十字救援隊奔赴災區實施救援。(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臺灣花蓮縣長傅崐萁接受記者採訪。(台灣網 趙苗青 攝)

  頂新集團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滕鴻年接受記者採訪。(台灣網 趙苗青 攝)

  “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發展振興成就展現場。(台灣網 趙苗青 攝)

[責任編輯:李寧]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