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農人”在四川:涼山種植油橄欖 農民收入增長五六倍

2018年04月27日 17:23:00來源:台灣網

林春福在第五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上。(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台灣網4月27日成都訊 在四川省涼山州的油橄欖地裏,63歲的臺灣人林春福常常一個人去轉悠。讓他挂心的是,地裏的油橄欖樹長勢如何,有沒有被風吹歪了……有時,兒子也陪著他。這兩名來自臺灣的“父子兵”將事業全身心放在四川涼山。今年,這一大片油橄欖地迎來豐收,預計能産油40萬噸。

  4月20日,第五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暨海峽兩岸鄉村振興研討會在川舉行。現場,第二批川臺農業合作示範基地授牌,林春福的企業榜上有名。林春福告訴記者,川臺合作越來越緊密,也越來越方便,他在涼山吃完中午飯後,搭乘飛機到成都,轉下午3點多的飛機到臺灣臺北,2個小時50分鐘後,他就可以坐在臺北的家裏吃晚飯。

  掘金農業 臺商在涼山種植1萬7百畝油橄欖

  1991年,林春福在深圳辦廠,2011年,他來四川搞農業,2013年,兒子也跟著他的腳步來了。在轉行之前,林春福再三考慮,他認為,農業是可持續發展的産業。他在美國、阿根廷、智利、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地考察,並認真研究了國內三十年的氣象資料,這才選擇了油橄欖這個品種。

  油橄欖要求的氣候條件高,可種植的地方並不多。他考察了甘肅、雲南以及四川綿陽、達州等地,經過評估,最終選定了涼山州冕寧縣。

  投資農業不會一夜致富,資金投入很大,回報需要耐心與心血。林春福説,雖然早在2011年就開始種植,但到2020年以後才會真正談賺錢。目前,他在涼山州的1萬7百畝的土地上,種植了油橄欖。

  2014年開始,林春福的付出開始有了些許回報,且呈現直線增長。除了種植油橄欖,他也在當地進行加工提煉橄欖油。2014年只有1噸産量,2015年有5噸。2016年有10噸,2017年有20噸,預計今年有40噸。短短4年,産量有40倍的增長。

  “我們不缺渠道,也不缺市場,我們現在是沒有那麼多油可以賣。”他説,從幼苗到豐産,需要6年時間,現在橄欖油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如果豐産,每一萬畝油橄欖能産油1千噸。

  助力脫貧 分紅、租金、給工資……收入翻了四五番

  種植油橄欖,當地村民是直接的受益者之一。林春福説,最開始的5年,他給當地農民付租金,每畝8百元。農民在工廠務工,每天8小時上下班領工資。第6年開始,農民用土地入股,可以享受36%的分紅。通過這種方式,農民的收入從每畝地8百元漲到了1千四百元到1千五百元。

  從去年開始,林春福開始嘗試新的與農民合作的模式。“政府採購苗木,公司提供種植技術,果實成熟後,企業向農民收購果實。”他説,個體農戶已經不再是他的主要合作對象,他選擇以村為單位進行大規模合作。通過這種方式,在原有的1萬7百畝的基礎上,他去年又增加了4千畝,以後計劃每年增加1萬畝。如果和以前種玉米等傳統作物相比,農民的年收入可以增長五六倍。

  林春福的橄欖油幾乎全部在內地消化。今年有一小部分會到香港,明年會有一部分到臺灣。據林春福介紹,大陸一年進口5萬噸橄欖油,國內生産量才5千噸。缺口很大。他正是看準了這個商機,才投身於該領域。(四川省臺辦特約通訊員 劉秋鳳 秦怡)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