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農人”在四川:臺灣“杏鮑菇爺爺”要把成都的杏鮑菇運往歐洲
林次郎(左一)在杏鮑菇生産車間。(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台灣網4月27日成都訊 4月20日至22日,第五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暨海峽兩岸鄉村振興研討會在四川省成都新津縣召開。來自臺灣的“杏鮑菇爺爺”——75歲的林次郎也來到現場。林次郎在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有500畝的杏鮑菇工廠,是活動現場授牌的10個“川臺農業合作示範基地”之一。
2008年,林次郎從臺灣到福建建廠,2012年又到天津設廠,2016年他來到成都戰旗村,如今,他在祖國大陸有4個工廠,其中福建有2個,而成都的工廠規模最大。
從東部沿海到西南腹地,臺商眼光西移的背後,是西部經濟崛起的強大吸引力。
“今年擴張到500畝後,成都工廠的日産量將從80到100噸。”林次郎告訴記者,2016年,他通過並購,佔股份51%的方式,入駐成都市場。當時,這個工廠只有300畝地,日産量有50噸左右。這些杏鮑菇在成都本地市場就可以全部消化完。今年通過擴張,他的産量增大後,他的目標不再只有本地市場。
“我們要抓住一帶一路的商機,成都是一個最好的出發點。”他希望借助中歐班列(蓉歐快鐵),把杏鮑菇銷到歐洲去。實際上,他的杏鮑菇已有走出去的成功經驗,福建工廠的杏鮑菇通過海運,已經外銷到新加坡、泰國。2016年,天津工廠的産品也已經走入了美國。
在林次郎並購之前,成都的這家杏鮑菇企業已經虧損了好幾年。“我們用了一年的努力,讓這家企業轉虧為盈。”林次郎頗為自豪地説,企業之前虧損的原因不在於沒有銷售渠道或市場需求不夠,而是技術不過關,産量低,管理不到位。他在福建和天津的工廠都專業做杏鮑菇這一個品種,有著過硬的技術和管理體系。並購後,良産達到99%。如今,成都工廠有360名員工,90%是本地人。
林次郎説,雖然他的一些家人在臺灣,但因為大陸的巨大市場和發展潛力,他已把所有的事業都搬到了大陸,自己平時也都在大陸。(四川省臺辦特約通訊員 劉秋鳳 秦怡)
[責任編輯:趙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