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國臺聯2015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貴州分營活動側記

2015年07月21日 10:28: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7月21日貴州訊 “我愛中國,我們沒有不一樣!”營員張凱翔在離別時激動地大聲喊了出來。短短5天時間,貴州分營32名來自臺灣長榮大學的營員從忐忑到期待,從陌生到不捨,貴州用他別有洞天的人間景致、傳統質樸的民族文化、熱情爽朗的當地人民,深深地拉近了海峽對岸青年同胞們心的距離。

  第一次零接觸“林城貴陽”

  初來貴陽,營員們一路上就不約而同地發出了數度歡呼“好涼快、好漂亮”。夏季平均23.2℃的氣溫,日新月異的城市面貌,一改營員對貴州的固有印象,瞬間便愛上了這座舒適宜居的城市。

  來到貴陽孔學堂,矗立在廣場前9.28米的孔子雕像正以“拱手禮”向營員們施迎,營員則紛紛執禮回迎。在印刻著“禮運大同篇”的石墻前,有的營員還饒有興趣地朗誦了起來。大成殿、明倫堂、六藝學宮、鄉賢祠、陽明祠、奎文閣,營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跟隨孔子一生的履跡,參觀了孔學堂的各個建築,深入了解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貴州的傳播和弘揚,真切地感受到了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歷史淵源。

  漫步在青岩古鎮的小街上,雕梁畫棟的樓閣、人文薈萃的歷史、香氣撲鼻的美食,悠閒愜意,營員切身感受到了古老文化的魅力。營員陳佩伶説:“走著古人所走過的街道,了解曾經發生在這土地上的事情,覺得古裝劇裏才會有的建築就在眼前,真的很神奇。”

  在貴陽的夜晚,營員還在志願者的陪伴下,或去品嘗當地小吃,或去書店看書,走街串巷,迅速融入了當地生活,沒有任何隔閡。

  感受貴州高校的多元文化

  營員們先後到貴州大學、凱里學院交流,前者是貴州高等教育的最高學府,後者在民族文化教育上碩果纍纍。

  在貴大開營式後的交流座談會上,貴大學子們用真誠點燃了現場的氣氛,兩校同學紛紛起立發言,交流各自的感受和願望。營員肖漢升動情地説:“以前對大陸有很多誤解,來了之後才發現是被誤導,我的世界觀以後不會再局限于臺灣。從北京到貴州,感謝大家一路上的盛情款待,真希望你們也到臺灣去,讓我們好好招待大家。我相信唯有透過相互了解,才能讓彼此的關係不再遙遠。”

  在凱里學院的參訪中,營員們與該校誌願者一起參觀了凱里學院生態博物館、苗族文化博物館,系統地了解了黔東南州自然生態和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及傳承情況,使營員對前幾天參觀遊覽黃果樹瀑布、西江千戶苗寨時的見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感悟。營員蘇文儀在留言中寫道:“陪同我的志願者是一位美麗的苗族姑娘,我們互相分享了許多各自家鄉的情況,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一些差異,但我在這過程中學會了去尊重、去理解,也會好好珍藏這次美好的經歷和回憶。”

  探尋神奇喀斯特地貌

  聽聞要去參觀黃果樹瀑布,營員們早已按捺不住興奮,而當天黃果樹瀑布也以壯觀秀美的風光回報了營員這份期待,每一處拐角都有新的風景,引得營員們舉起相機不停地拍照,不曾停下。在天星洞內,營員一邊了解喀斯特溶洞成因,一邊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讚嘆不已。大家站在大溶柱“定海神針”前拍了一遍又一遍,只想抓住它每一面的姿態。參觀著名的黃果樹主瀑布時,大家聽聞這是83版西遊記水簾洞的拍攝場地,更是紛紛報名,要求主動體驗一次瀑布背後的洞天世界。營員李佑儒説:“從沒有想過可以親眼見過地理書上的畫面,穿越水簾洞時,看著前面飛流直下的瀑布,聽著水宣泄而下的聲音,真的很過癮很特別,很不想離開。”

  體驗獨特的苗族風情

  在去西江千戶苗寨的路上,營員心裏都有個疑問——苗寨是什麼樣子?此行過後,大家都找到了答案。

  作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作為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作為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之地,看到它的第一眼,營員們便被這依山而建、相連成片的自然村寨群所震撼。在西江苗寨的中心廣場上,營員們欣賞著原生態的苗族歌舞表演,不少營員還主動到舞臺上與各地遊人玩起了小遊戲。在西江苗族博物館中,營員們認真了解苗族的生活習俗和文化藝術,重新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的歷史。營員林哲民感嘆道:“苗族和臺灣原住民真的好像,同樣的熱情好客,連釀造的酒都是一個香味。而且貴州非常注重對苗族文化的保護,現在還可以保護得如此完整,非常很值得臺灣學習!”(台灣網貴州臺聯通訊員 楊子唯)

[責任編輯:貴臺宣]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