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三地四校首辦“聯合大學” 學分互認

2014年07月08日 08:31:00來源:台灣網

2014年聯合大學(上海、暑期)在同濟大學開學

2014年聯合大學(上海、暑期)在同濟大學開學。(上海市臺辦 常志康 攝)

  台灣網7月8日上海消息 由上海同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臺灣逢甲大學、臺灣世新大學四校共同主辦,為期10天的“2014年聯合大學(上海、暑期)”7月6日在同濟大學開學。這是兩岸四地首次高校本科學子同堂上課,相互學習、切磋交流,所獲學分互認。

  四所高校分別開設的四個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開放性特色通識選修課程包同時開講。來自這四所高校411名在讀本科學子入學上課,其中同濟大學58人,香港理工大學74人,臺灣逢甲大學150人,臺灣世新大學129人),澳門大學8名學生也受邀參加聯合大學課程學習。

  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趙靈山,同濟大學黨委書記周祖翼、校長裴鋼、常務副校長陳以一、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石丹理、臺灣逢甲大學董事長張仲明、副董事長高承恕、校長李秉乾,臺灣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副校長熊傑等出席了開學典禮。

  趙靈山表示,兩岸四地教育領域的合作交流日益活躍並富有成效,此次兩岸三地四校共同舉辦“聯合大學”,對拓展學生的視野,創新他們的思維,加強青年學生之間的了解與交流具有重要意義。裴鋼説,“聯合大學”推出的系列優勢學科課程,讓兩岸四地學子走到一起,相互學習、交流,共同致力於為人類可持續發展事業做出貢獻。

  同濟大學港澳臺辦公室主任潘慧斌教授介紹,兩岸三地四所高校長期以來已在教學、科研等各領域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多項合作,今年暑期首次推出“聯合大學”,是為了更進一步推進大陸高校與港澳臺高校之間實質性的合作,特別是促進師生校際間的學習交流與合作。今後澳門大學也將參與這一合作。首屆聯合大學以“卓越、創新”為主題,充分利用這四所高校的優質教學資源,為兩岸四地學子搭建交流溝通平臺,助推培養具有領袖精神、創新思維和溝通能力的卓越人才。

  據悉,此次四所高校開設的四個特色選修課程包均來自各校的特色優勢學科,分別是同濟大學的《建成環境和城市文化》、香港理工大學的《人本設計》、臺灣逢甲大學的《藍星球綠生活——淺談建築、工程與管理之當代趨勢》、臺灣世新大學的《溝通技巧》,並由各校的知名教授主講,四校學生自願報名選修,每個課程均為42個學時,以3個學分計。課程結束後學生將獲得相應的成績單,所獲學分在此四校之間互認。

  據了解,“聯合大學”招生資訊發佈後,得到了四所高校學子的積極響應,報名踴躍。記者在各門課程的《選修情況表》中看到,臺灣世新大學開設的《溝通技巧》課程,共有來自四所高校的155名同學選修;選讀同濟大學《建成環境和城市文化》課程的同學也有近150人之多。

  臺灣世新大學學生王彩倫説,我學的是諮詢管理專業,這次選讀了同濟大學的《建成環境和城市文化》課程。她説:“一直想到大陸高校來學習交流,聯合大會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楊創權也報讀了同濟課程,“這個學習機會難得,特別是能與來自不同學校的同齡人在一起討論,蠻期待的。”

  記者在四門課程的《教學安排表》上看到,各門課程對每一天的教學都作了精心的設計和安排,有專題講座、分組討論、戶外教學、外出考察等多種形式。各門課程都組建了名師團隊。

  另悉,現階段暫以暑期學校運作,待條件成熟後,兩岸四地高校將共同商議建立實體大學的可能。(台灣網上海市臺辦通訊員 常志康)

參加2014年聯合大學(上海、暑期)的嘉賓、師生們合影留念

參加2014年聯合大學(上海、暑期)的嘉賓、師生們合影留念。(上海市臺辦 常志康 攝)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