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60對骨髓捐受者在上海配對成功並移植

2014年04月14日 14:44:00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4月14日上海消息 在位於閔行區瑞麗路的一所以造血幹細胞移植和血液病治療為特色的上海道培醫院,截止2014年3月底,該院建院8年來,已經讓兩岸60對骨髓捐受者在道培醫院配對成功並移植,成就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讓愛相“髓”的一段佳話。

  空中捐受之路

  作為上海市獨一無二的血液病專科醫院,上海道培醫院自2007年建院起,就通過設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骨髓庫,為罹患血液病的大陸患者尋找條件相符的供髓志願者,建立起了一條跨越海峽的捐受之路。每當道培醫院接收一位需要骨髓移植的患者,院方就會通過數據傳真同時在中華骨髓庫和慈濟骨髓庫進行高分辨配型尋找“匹配”對象。一旦在臺灣找到符合條件的供髓者,道培醫院的醫生就會啟程趕赴臺灣取髓。由於骨髓的運送有著十分嚴格的規定,因此往往是供髓者上午在臺灣醫院捐出骨髓,由道培醫院的醫護人員搭乘當天下午的班機帶回上海,並直接實施移植。

  滬臺密切合作

  要實現骨髓肝細胞的成功移植,除了要“找尋”與患者匹配的“供髓者”,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爭分奪秒搶運及確保骨髓的品質。因此,在確定了符合條件的“供髓者”之後,滬臺兩地的密切合作就成了實施骨髓移植的關鍵。

  期間,為了及時取回合格的骨髓,閔行區臺辦會同區衛生局、第五人民醫院等部門,暢通了空中“骨髓捐受”的綠色通道,為道培醫院及時向患者實施骨髓移植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為了確保供髓者提供的骨髓能夠在當天實施移植,上海市和閔行區相關部門要在臺灣慈濟骨髓庫、上海市出入境、道培醫院、兩地機場等方面進行緊張而有效的協調。閔行區臺辦在接到臺灣慈濟骨髓中心出具的初審報告以後上報市臺辦,市臺辦“特事特辦”,儘快辦妥醫護人員赴臺領取骨髓所需的申領簽證、購買機票等事項。與此同時,道培醫院挑選業務精、責任性強、富有奉獻精神的醫護人員赴臺的事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由於對於骨髓的運送有著不能被X光照射、不能被污染和保鮮時間短等特殊要求,所以道培醫院派出的醫護人員都很辛苦:前一天出發赴臺辦完一切領取骨髓的手續,第二天一早就要的到臺灣指定的醫院領取骨髓。而領取的骨髓一刻也不能離身的,經過機場關口還必須出示免檢證明。飛機到上海後尚未落地,道培醫院的專車早就等候多時。一旦接到醫護人員,專車立即風馳電掣般地趕回醫院並立即實行骨髓移植。

  捐受雙方情深

  祖籍浙江省的患者李先生,在2013年回上海道培醫院探望高志勇主任,才獲悉去年是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二十週年將舉辦“相見歡”活動的資訊,就主動要求參加,並如願來到臺灣參與了慶祝活動,當面向臺灣的恩人致謝。 李先生回憶,當年他原本要做膽結石的手術,卻在手術之前的血液檢查時發現血液異常,醫院用最快的速度檢查後,高志勇主任告知他罹患的是白血病。2010年6月,上海道培醫院把他的HLA高分辨數據傳真到慈濟骨髓數據庫,很快的找到29位資格相符的志願捐獻者。2010年8月份,李先生住進道培醫院,成功地接受了來自臺灣供髓志願者的造血幹細胞的移植,成為又一位幸運者。

  家住臺中後裏區的吳先生,200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路過慈濟骨髓驗血活動,感覺很不錯,所以捐出10毫升的血液作為配型資料,成為志願者。來自上海的受髓者李先生在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成立二十週年活動中看到捐髓者吳先生時,兩人激動地緊緊擁抱著,兩岸同胞血濃于水之情感染著大家。

  然而,在更多的“捐受”者之間是互不相識的,這種無私的捐助和受助者以及實施移植的道培醫院“三者” 之間充滿感恩和愛心的親情往往是難以言表的。

  以著名血液病專家、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名字命名的上海道培醫院主任高志勇表示,將繼續發揮中華骨髓庫和慈濟骨髓庫兩個“骨髓資源”的作用,在兩岸骨髓“捐受”者之間建立起更加寬暢、便捷的綠色通道,讓更多的患者從中受益,譜寫兩岸人民相親相愛永遠是一家人的新篇章。(台灣網上海臺辦通訊員 馮聯清)

[責任編輯:馬一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