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媒體遼寧行”採訪活動側記

2010年10月12日 15:16:00來源:

  

 

  遼寧(丹東)臺灣工業園奠基儀式在丹東隆重舉行(圖片來源:遼寧省臺辦)


  台灣網10月12日丹東消息 9月11日至18日,遼寧省臺辦精心組織了“兩岸媒體遼寧行”活動,邀請中央、省及臺灣、香港13家新聞媒體18位記者相聚遼寧,遍訪瀋陽、大連、本溪、丹東、盤錦等市,體驗別具特色的關東風情,感受遼寧發展的鏗鏘腳步,用各自的鏡頭和筆觸,向海內外特別是臺灣的觀眾和讀者展示出蘊含悠久歷史文化底蘊與富含無限發展商機的遼寧,他們紛紛感嘆成果豐碩,不虛此行。

  風情怡人人自醉

  此次參加“兩岸媒體遼寧行”的媒體包括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旺報》、臺灣“中央通訊社”、中天電視臺、TVBS電視臺、香港鳳凰衛視、華夏經緯網、台灣網、《遼沈晚報》等主流新聞媒體。跑兩岸新聞的記者可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忙人”,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兩岸交流熱絡,各省(市、區)涉臺大活動相對集中,都需要兩岸記者的關注報道,但得知有這樣一個深入了解遼寧的機會,受邀媒體都紛紛抽調主力幹將參加到“兩岸媒體遼寧行”活動中來。
採訪團的大部分記者都是第一次到遼寧,早就聽説遼寧的關東風情獨具特色,雖然都是常跑大陸新聞的資深“老記”,但他們還是充滿了無限的期待。臺灣《聯合報》巡迴特派員王玉燕跑大陸新聞已二十多年,而到遼寧採訪卻是第一次。此次她不僅親自趕來,而且還特派駐北京記者李志德一起到遼寧採訪。王玉燕説:“近年來遼寧已經成為兩岸交流合作中的熱點,任何有遠見的媒體都不會錯過這次機會。我們的鏡頭就是臺灣人的另一雙‘眼睛’,我們要把臺灣人想了解,想看到的東西都記錄下來,把遼寧的美景,遼寧的特色,遼寧的熱情全部帶回去。”

  在瀋陽故宮,記者們仿佛又回到了金戈鐵馬的滿清王朝,在張氏帥府,又好像回到了動蕩而又充滿變革的“民國時代”。記者們感嘆世界最大濕地自然保護區盤錦紅海灘的風景傑作,乘船遊覽亞洲最長的地下充水溶洞本溪水洞,體驗到的是又一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後記者們又參觀了丹東鴨綠江、斷橋、虎山長城等邊境城市特色景點,最後還欣賞了大連這座北方明珠城市的星海灣廣場、棒棰島等海濱旖旎風光。雖然不像普通的遊覽觀光那樣輕鬆,但所有媒體隨團人員都感到收穫頗多。臺灣《旺報》副總編林美姿感嘆紅海灘的秀美,她説:“早就聽説遼寧的自然生態別具特色,今天親眼看到紅海灘像紅緞子一般的美麗,真讓人心動!”

  《中國時報》資深記者亓樂義説:“我大概是六七年前來過這裡,印象中它是一個很典型的重工業城市,而今再來看,遼寧跟那時比真是大不一樣,工業依然很強但生産技術提高了,污染沒有了,其他産業的發展勁頭正足,所以今天才能吸引這麼多臺商來這裡。”

  臺灣“中央通訊社”兩岸新聞中心記者馮昭常常落在隊伍的最後面,身為女記者,她身兼文字和攝影雙職,每到一站,都是左手挎著一個照相機,右手提著一個支撐DV機的三角架,一路拍,一路照,就連品嘗瀋陽特色小吃——老邊餃子也是不忘用鏡頭記錄下每一道美食。盤錦的河蟹、本溪的“小小羊湯”、丹東的黃蜆子同樣令記者們回味不盡,嘖嘖讚嘆。




[責任編輯:吳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