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重慶大渡口:創新傳承傳統民俗文化

2021-01-21 14:25: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喲嗬……”一聲嘹亮的石工號子響徹天空,三五成群的石匠們身穿馬褂、腳蹬草鞋、手舞鐵錘,石花飛濺。鑿好了石板,嘴裏喊著號子,石匠們搖搖晃晃地抬起石頭前進——重慶市大渡口區的“跳磴石工號子”表演唱節目,在斬獲全國比賽的“群星獎”後,這一段時間又在黨的十九大“六進”文藝宣傳中再次展示出雄渾厚重的文化魅力。

  “跳磴石工號子”是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大渡口區跳磴鎮山地較多,許多大渡口人過去祖祖輩輩就在眾多的石場中以採石為生。石工們勞作時常常通過吆喝或呼號統一步伐、調節呼吸、釋放身體負重壓力,“跳磴石工號子”就這樣逐漸演變成一種原生態的勞動號子。

  以“跳磴石工號子”為原型創作的表演唱是男聲表演唱,演員隊伍都是跳磴鎮的農民和老年文藝愛好者,平均年齡超過58歲。“每次采風、排練,表演者都要用身體模倣石頭在地上翻滾的樣子,多數人都受過傷,但沒有一點怨言。”石工號子錶演文藝專幹張二祥説,正是艱苦的排練才贏得了“跳蹬石工號子”在全國第十六屆“群星獎”舞臺上的演出成功。“今天再沒有人靠手工去打石頭了,但石工號子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我不能讓這種傳統民俗文化在我手上失傳。”非遺傳承人李其放説。

  重慶市大渡口區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本土文化,區裏通過多種方式鼓勵文藝工作者對本土文化資源進行挖掘和再創作,以城鄉居民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體現出來,使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最近兩年來,區文藝工作者創作的表演唱《跳磴石工號子》、小品《佔座》都獲得了全國“群星獎”,電視紀錄片《最後的棒棒》榮獲德國金樹國際紀錄片節最佳短篇紀錄片獎,微電影《我是戲迷》榮獲首屆中國戲曲微電影大賽最佳紀錄片獎。在重慶市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評選中,大渡口區報送的12部作品覆蓋了所有評選門類。(記者張國聖 李宏)

[責任編輯:陳文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