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臺東縣社區民俗文化參訪團到蕪湖訪交流

2017-07-27 13: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臺東縣社區民俗文化參訪團到蕪湖訪交流

  臺灣臺東縣社區民俗文化參訪團到蕪湖訪交流。(圖片來源:蕪湖市臺辦)

  台灣網7月27日蕪湖訊 七月流火燃情懷,魅力蕪湖綻芳菲。7月21日至24日,應蕪湖市臺灣同胞親屬聯誼會邀請,臺灣臺東縣寶桑裏里長潘調志一行21人來我市參訪交流。活動採用看現場、聽介紹和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鄉村民俗文化為主線,深耕鄉村社區,貼近基層民眾,進一步增進了兩岸民眾相互了解,拉近了兩岸同胞心靈距離,促進了蕪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市臺辦主任鄭鋒、相關縣區、鎮、村、社區主要負責人分別參加會見座談或陪同交流參訪。

  一、主題鮮明,熱度高漲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豫,亦作“ 預 ”。在參訪策劃準備階段,市臺辦指導市臺聯精心籌劃、積極醞釀,認真謀劃參訪主題,圍繞鄉村社區民俗文化參訪交流這一主線,合理安排規劃參訪點,先後參訪了鏡湖區汀棠公共服務中心紅梅社區、鳩江區灣裏街道華強社區、弋江區魯港街道匯成社區等基層社區及蕪湖縣六郎鎮十三官巷、陶辛鎮後沙村和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具有濃郁農耕民俗文化特色的中益木榨項目等美麗鄉村示範點,參訪團成員所到之處,均受到了熱情歡迎,雖然頭頂著烈日,汗流浹背,但是大家始終興致盎然,認真聆聽著每個參訪點負責人的詳細介紹,被蕪湖鄉村社區規範化運作、厚重歷史文化而感染。當參訪團走進鏡湖區汀棠公共服務中心紅梅社區樂器室,社區老年合唱團正在練唱歌曲,他們得知客人們來自寶島臺灣,大家不由自主唱起了《阿里山的姑娘》,場面相當動情,大家拍手點讚。在鳩江區灣裏街道華強社區多功能室,社區民眾正在練習乒乓球,參訪團成員紛紛駐足,有的上前揮拍接球,有的當起了拉拉隊員,大家在一起竊竊私語,交流著球技,充分感受美好歡快的瞬間,現場熱度一浪高過一浪。參訪團團長、臺東縣寶桑裏里長潘調志由衷表示,我到過祖國大陸不少基層鄉村社區,向蕪湖這樣的優秀基層社區著實讓我大開眼界,看到了蕪湖普通民眾的熱情和包容,看到了中華傳統文化在這裡得到了較好的弘揚和傳承,看到了民眾眼裏始終充滿著幸福和溫馨。

  二、創新之城,收穫豐碩

  參訪團甫到蕪湖,便參觀了市博物館、市規劃展示館、雕塑公園和鳩茲古鎮,蕪湖的神秘面紗被慢慢撩起。距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的蕪湖,古之“長江巨埠,皖之中堅”,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是一座濱江山水園林城市,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人文底蘊厚重,發展蒸蒸日上,創新發展理念嵌入了城市發展的每一角落。無論市容市貌,還是市民文明程度;無論市政建設,還是鄉村美食,大美蕪湖給嘉賓們留下了美好記憶,參訪團成員嘖嘖稱道。參訪團副領隊張瑞群説,我們參訪團很多同胞初次來到祖國大陸,尤其這次來到美麗的蕪湖,魏巍中江塔屹立兩江交匯處,滾滾長江水東流不復返,大家觸動很大,感觸很深,收穫豐碩,蕪湖的發展進步我們相當震撼,蕪臺兩地發展可以相互借鑒,共同提高,返臺後多介紹臺灣朋友來蕪湖走走看看,分享發展經驗。

  三、情景交融,依依不捨

  這次參訪交流活動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濱江公園邊,秀美赭山下都留下了嘉賓們清晰的足跡,大家充分感受了蕪湖基層民眾的熱情好客,領略了城市發展理念,體驗了市政建設成果,分享了基層發展經驗,並與社區民眾開展友好互動,結下了深厚友誼。大家一致認為,蕪湖的發展速度和城市面貌讓他們耳目一新,對蕪湖的投資環境、基層組織建設及弘揚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等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參訪團團長潘調志説,參訪團每一位成員對蕪湖市接待單位的悉心安排致上萬分的謝意和感恩,都捨不得離開這塊美麗的土地,永念蕪湖的情懷。市臺辦主任鄭鋒在座談時表示,蕪湖熠熠千古史值得致敬,創新文化值得推崇,目前蕪湖經濟步入發展快車道,多項經濟指標位居全省前列,隨著蕪臺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強,兩地民間交往和經貿合作交流活動空間更加廣闊,尤其是蕪湖鄉村社區組織建設方面有著很好的經驗和做法,希望臺灣朋友多多體驗蕪湖人文情懷,感受發展成果。(台灣網蕪湖市臺辦通訊員 王權華)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