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85歲臺灣老兵手繪地圖 成功找到安徽東至縣親人

2017-07-04 08:5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7月4日池州訊 “我爺爺是來自大陸的老兵,想找到在安徽老家的親人。”近日,一位名叫周亞慧的臺灣網友幫助85歲的爺爺周召男尋找原籍安徽池州東至縣家人下落的新聞在媒體熱傳。

  “親人們,你們在哪?”離鄉68載、臺灣八旬老兵、手繪東至老家地圖尋親,很快,這些資訊在東至人的微信朋友圈、驢友圈、姓氏圈、鎮村圈、志願者群迅速傳播,“勝利鎮”、“新華村”,範圍在不斷縮小,老人家鄉最終鎖定在“東至縣勝利鎮新華村前周組”。

  勝利鎮新華村周玉霞是周召男大陸老家孫侄女,周亞慧是周召男在臺灣的孫女。尋親中,她們兩個既欣喜又焦急,當她們接上頭確認的一剎那,激動萬分。近日,記者幾經輾轉,通過電話、微信分別採訪了兩位尋親當事人。

  根據戶口檔案記載,周召男生於1932年12月21日。父親周滿澤在他4歲時去世,母親在生下女兒周召雲三個多月後改嫁。周召男由奶奶和伯母養大,伯母還給他抱養了一位童養媳。周召雲從小就被抱養給別家收養。

  周召男14歲時開始離家謀生。1949年,18歲的他到臺灣,從此與大陸家人失去聯繫。到臺灣後,周召男改名周照南,定居臺中,與妻子育有兩女一子。“他非常思念家鄉,一直記得家鄉‘安徽東流縣中龍堡周家村’這個地名。”孫女周亞慧説,爺爺經常提起家鄉的人和事。

  地名是回家的路。離鄉68載,周召男始終將家鄉地名深埋心底。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兩岸三通、擴大交流等主張。兩岸關係開始從隔絕走向鬆動、緩和,繼而雙方探親、交流不斷升溫。尤其是兩岸全面實現“三通”以來,兩岸人員往來更加密切頻繁,有許多因歷史原因分開的親人得以重新團聚。

  2016年,東至籍臺灣老兵回勝利鎮姜東村探親成功,激勵著新華村前周村的周家人。周召男的侄子周新德叫家人寫了一封信,委託那位臺灣老人帶回臺灣,幫忙尋找周召男的下落。但由於各種原因,最後都杳無音訊。“一直都在找,特別關注臺灣同胞回來尋親的消息。”周玉霞説。

  今年5月,湘籍臺灣老兵找到長沙親人的新聞,重新點燃了孫女周亞慧幫爺爺尋親的念頭。於是她向媒體發出了尋親資訊,經媒體、志願者及社會人士的努力,很快雙方就得以聯繫。

  81歲的周召雲老人住在大渡口鎮新豐圩村,得知兄長的消息後,泣不成聲。據老人回憶,“當時哥哥走的時候背著行李,像是一口鍋扣在背上,我正在放牛,我哥説,‘召伢,過兩天來接你’。”説到動情處,老人情緒激動流下熱淚,她説想儘快見到哥哥,與其相認,“我們永遠是一家人。”

  時隔多年,雖然老屋換新瓦,但老家依舊在周召男記憶中的地方。周亞慧説爺爺非常想知道離開多年的家鄉現在發展什麼樣,她期待陪爺爺回到他的老家看看。 (台灣網、池州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